综合新闻
黄河壶口烽烟荡,南泥湾下山花开 --红色传承,寻根延安
7月30日,电院2017级星火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期待已久的南泥湾劳动和壶口瀑布的《黄河大合唱》如期而来。一行人来到南泥湾镇曹家砭村。南泥湾是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垦荒所在地,陕北民歌《南泥湾》唱到,大生产之后的南泥湾"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一路乘车而来,眼前"遍地是庄稼,却不见牛羊",这得益于政府"退牧还林,保护植被"的政策,是对南泥湾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下车后第一项任务是为村民家的向日葵田除草。端着陌生的锄头,顶着毒辣的太阳,实践团中很多同学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农业劳作。短短一个小时,大家经历了虫子"袭击",野草"为难",有的同学手上还磨破了皮。但是经历了三天的实践学习,同学们早已明白,娇嫩的双手不能放飞中国梦,只有经过磨砺的双肩才能承担历史使命。没有熟练的技巧,没有对田间地头条件的准备,但同学们自有坚持,一个小时都在认真劳动,适应环境。除去"娇生惯养"的偏见,同学们认真的样子,正是本次实践意义的具体体现。
随后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的马小惠老师向社会实践团成员教授陕北民歌,从热情的《兰花花》到激昂的《军民大生产》,阳湾花海畔传来同学们不太熟练却热烈活泼的歌声。
时至中午,实践团成员来到村民王木友的家中,开始第二项任务--包饺子。欢声笑语中一个个或精美或奇异的饺子进入汤锅,最终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了热气腾腾的劳动成果。
之后,一行人抵达黄河壶口瀑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抗战之时,日军自山西而下,兵锋直抵黄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光未然和冼星海合作谱就《黄河大合唱》,传唱全国,激励万众。实践团成员在壶口瀑布旁合唱了《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歌声随奔腾的黄河水滚滚而下,寄去同学们的追思和希望。
历史的长卷收束黄河的烽烟,南泥湾下的山花依然如当年盛放。人事有代谢,精神永流传,一如伟大的祖国,一如这片陕北大地上曾经行走过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