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设计学院2018"拯救传统村落"工作营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丽水山村展开调研

2018年7月,由来自都灵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近40名师生组成的2018"拯救传统村落"工作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从上海出发,驱车来到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前往大山深处的沙铺村展开村落调查和振兴方案规划工作。在为期两周的工作营实践活动中,团员们分为A、B、C、D四个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在乡村调研、测绘、采访活动后提交了四份完整的村落调查报告及复兴方案。方案以PPT汇报和展板的形式呈现,各组成员也创新地开发产品、海报等成果,为全球性的村落发展问题出谋献策,这些产品和成果获得了指导老师们的肯定、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一致好评。

预热培训,传统村落认知学习

1-1 开幕式合照.jpg
7月9日上午,2018"拯救传统村落"工作营实践活动的开幕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建筑馆(小白楼)大厅正式开启。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助理、留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俭,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武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老师曹扬作为领导嘉宾出席致辞。都灵理工大学建筑无损检测实验室主任、建筑学院教学总负责人Carla Bartolozzi,威尼斯建筑大学教授Matteo DarioPaolucci,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老师梁智勇、德国莱布尼茨生态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德国德雷斯顿工业大学莱布尼茨研究生院兼职讲师、德国注册建筑师谢晓萍作为指导老师与同学们会面交流,他们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为同学们从调研、测绘到方案形成、出图的全过程提供专业的辅导。

1-2 参观中意能源楼.jpg

在启程进山之前,同学们还接受了全面的培训。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王博士的带领下,团员们参观了上海交通大学"中意绿色能源楼"。大家一方面感慨交大实验室的项目的确总是走在科技发展的尖端,另一方面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上海交大与意大利合作的长久渊源。

1-3 参观朱家角.jpg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建筑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的建筑师杨鹏带领大家来到青浦重固镇章堰村和朱家角,正式踏上对中国传统村落的考察之旅。看着章堰村和朱家角的小桥流水人家,曾经繁荣的章堰村如何在当代焕发生机,客流量过大的朱家角古镇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这些问题引起了团员们的思考和讨论,拯救乡村仿佛已是眼前迫在眉睫的事了。

1-4村落讲座.jpg

7月10日,指导老师们带来的三场村落相关的讲座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庞大的信息量为大家进一步的村落工作带来启示,也引发了在座团员们的头脑风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副主任魏秦老师带来《长三角地区传统村落空间营造的问题与思考》,其涵盖上海、浙江、贵州多地的村落公共空间案例揭示了地域条件差异下的传统村落发展异同。来自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Carla Bartolozzi教授讲授《历史聚落:从衰败到复兴--来自意大利的研究与方案经验》,介绍了意大利奢侈品公司的经营者如何将产品融入到村子,阿尔卑斯山的小村落又运用了怎样的现代科技,与村民合作产生点亮生活的小设计。来自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研究员梁志勇老师为大家带来《城乡变革的中介--社区研究与社区设计的方法》,阐述了建筑环境与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正式入村,调研云和传统村落

01.jpg

7月12日,经过一个多小时盘山公路的跋涉,工作营一行来到了本次调研的目的地--云和县崇头镇沙铺村。沙铺村位于崇头镇西南38公里,坐落在高山中的狭谷地带,几十幢依山而建的古民居散落在溪水边山腰上,风光秀美、景色宜人。

2-2 沙铺村情况介绍会.jpg

在沙铺村情况介绍会上,村长刘朝远介绍道:沙铺村2014年成功申报为中国传统古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但农村空心化、田地荒芜现象严重。特别出席现场的沙铺村老书记也为大家提出医疗资源不足、旅游资源有待开发等当地村落发展的重点问题。工作营实践团一行在村长和村民的带领下考察了沙铺村整体情况和村内部分古建筑。据了解,沙铺村内巷弄纵横,基本上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古建筑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积淀,展现了较为突出的历史古村落、传统民居的特色。

2-3沙铺村村落总体调研.jpg

在炎炎夏日,同学们查看村落民居保存状况,走访村落街巷、分析村落规划可能性。大家在村委的带领下走遍了村落的130多幢民居,走进47户贫困家庭进行采访、调查。通过初步采访当地村民、学生,村落整体调研,确定各组的复兴方案初步概念。

02.jpg

在分组调研中,各组成员根据各组的方案初步设想,选定建筑单体进行测绘和修缮、改造分析。由于时间紧、村里交通不便,大家仍旧采用人工测绘的手段,利用激光测距仪,卷尺等工具,徒手绘制前期建筑草稿,后期借助电脑软件对测绘结果进行还原成图。

2-5调研民居.jpg

03.jpg

村里的老人热情地欢迎入户调查的同学们,特地拿出沙铺村山上自产的茶叶招待大家。老支书聊到兴起,还为大家演奏了一段二胡。在走访过程中,村长、村委和村民们对大家的问题一一解答,从农工工具讲到生活细节,从孩子聊到老人,他们对村落未来发展的关心、对老村民看病难问题的担忧、对沙铺村经济复苏的决心都引起了实践团员们的感慨。这些感人的画面增强了团员们的责任感,大家深深感到创作一份切实可行的保护与利用指导理论和村落实践方案,对这个大山中的古村落的重要意义。

因地制宜 ,创造村落复兴方案

04.jpg

7月15日至18日,实践团各个小组返回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在指导老师Carla Bartolozzi和谢晓萍指导下,围绕各自的主题深化村落复兴方案,最终形成可指导实施建造的设计成果。

3-2 熬夜工作.jpg

时间紧,任务重,各组同学分工合作,早出晚归,俨然将工作室当成了第二个"家"。18日晚,实践团员下榻的宾馆餐厅灯火通明,团员们为了第二天的汇报加班到深夜。在几天的工作中,大家完成了对沙铺村传统文化价值的发掘、村落生计调查报告、建筑与景观的可持续设计以及融合可能置入的新型产业与运作模式的山村复兴方案。

3-3 总结汇报.jpg

在大家的头脑风暴下,复兴方案也逐渐成型:A组"RE-SHAPU"方案希望通过投资扶持乡村农产品,同时改造废弃的小学旧址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医院,解决当地严峻的医疗资源匮乏问题,对于乡村废墟,他们的策略是置入新的生活单元,让废墟在功能上重生;B组"眷铺计划"通过类型学分析村落既有的传统与现代建筑,创造适合不同人数的乡村民宿空间,用最灵活的时间线使村落逐步激活;C组"DIA-LOGUE"从有机的旅游体验入手,为沙铺村设计了一年四季不同的体验项目,包括乡村营造、农产品贩售、有机蔬菜饮食体验和民俗节日活动;D组"INTERCHANGE"希望因地制宜、以产业振兴乡村,规划通过发展村内集体企业、集体企业带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三步走,打造有机土豆-品牌农产品产业和瓶装水产业,通过交通、农居、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塑造未来全新的沙铺村。

3-4一等奖展板作品小图.jpg

7月19日下午,2018"拯救传统村落"工作营暑期实践团规划方案及设计作品展示汇报与评审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主馆主展区举行,意大利科技参赞Roberto Pagani出席了评审会。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都灵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的众多指导老师担任评委。团员们通过ppt汇报、展板图纸、调查报告、手册文本等多种载体展示了小组的设计理念和规划方案。

05.jpg

经过各组的方案陈述及各位指导老师的最终评审,GroupD的方案"INTERCHANGE"获得了本次工作营活动的一等奖,他们的方案由于详实的社会学调查基础支撑、逻辑清晰的分步规划方案、细致的建筑测绘和能体现当地生态景观:梯田的特色的建筑单体--游客中心设计方案,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周雨珏
张恩铭
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