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医学院“睛益求精”眼科青年医师(云南红河)培育项目第二期活动开展

7月21日,医学院“睛益求精”眼科青年医师(云南红河)培育项目第二期活动,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规范化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人民医院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郭文毅,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慧芳,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汪朝阳,眼科副主任医师沈勤,红河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温凡,蒙自市副市长尹艳,蒙自市人民医院院长杨双赋,第十九批上海援滇青年志愿者、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朱惠出席此次活动。蒙自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晏圆主持仪式。红河州眼科医生及相关医护人员200余人参加了仪式及后续培训。

1.jpg

2.jpg

杨双赋代表蒙自市人民医院致欢迎辞,感谢上海各位专家辛勤付出和大爱情怀,希望与上海专家多多开展合作,提升医院眼科诊疗水平。尹艳和温凡分别代表蒙自市政府、红河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讲话,表示项目的深入开展是关系红河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眼科规范化诊疗新进展培训班的举办让红河州广大眼科医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学科前沿、开拓视野、提升水平,“睛益求精”项目是红河州人民的一大幸事。期待在各方努力下深化项目,为红河州打造一支带不走的眼科青年医师队伍,促进红河州眼科诊疗水平、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红河州也将怀真诚、纯粹的感恩之心,传递发扬上海扶贫的大爱。

郭文毅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和“睛益求精”项目组讲话,他表示红河州、蒙自市和蒙自人民医院对专家和项目的重视令人感动,更令专家们感受到了红河州眼科医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这正是项目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础。红河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长期的、定点的、持续的科室对科室的精准医疗帮扶,依托“走进来,带出去”的传、帮、带模式,加强分层分类的针对性指导,建立长效机制,将有利于深化沪滇医疗合作内涵,发挥两地在合作共建中的作用,培育一批眼科青年骨干力量,带动科室发展,从而提升红河州眼科青年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造福当地百姓。

在眼科规范化诊疗新进展学习班上,沈勤、周慧芳、郭文毅和汪朝阳分别作题为《继发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进展》《儿童青光眼的诊疗进展》和《超乳术中囊膜相关并发症处理》的专题报告,以国内外眼科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为当地眼科医生描述学科的前进方向与未来的关注重点,并就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案以及后期并发症的防治,针对性地解决当地实际问题与困惑。在随后的病例汇报讨论环节,红河州人民医院、开远59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红河爱尔眼科医院、建水县人民医院和蒙自市人民医院分别汇报基层医院典型病例和疑难问题,汪朝阳主持病例讨论,并结合眼科学科最新诊疗研究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眼科的诊疗实践,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分享见解、提出建议、解决疑难问题。与会医生频频提问,整个病例讨论环节气氛热烈、深入有针对,取得了预期效果。

为切实提升红河州眼科青年医师的临床实践技能以及诊疗水平,造福当地百姓,“睛益求精”项目组开展了眼科专项义诊,集中解决红河州及周边地区的疑难杂症。上海专家耐心聆听,为慕名而来的各位患者释疑解惑,现场呈现出医患彼此信任、积极互动的和谐场景。义诊活动很好地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健康咨询需求,得到各方面的好评。上海专家不辞劳苦,在公益实践中履行医务人员的责任与使命,当天共诊治200余名患者。

本次培训还安排了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座谈交流等环节,更是强化了手术示教,通过各类型手术的带教加强当地眼科医生的手术水平,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将手术展示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将带教示范与教学评估相结合,培训效果良好。本次共计带教11台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月一位家境极其贫困的7岁彝族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接受了眼眶整复手术,她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睛益求精”眼科青年医师(云南红河)培育项目的第一位受益者,在上海眼科专家的倾力帮助下,经过一年的恢复,治疗效果良好。本次活动对该名患儿进行再次追踪治疗,针对患儿出现的弱视问题进行矫正,公益助人有始有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睛益求精”医疗团队以实际行动向广大公众展现了交大医学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无私服务患者的良好形象,深化了上海和红河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

“睛益求精”眼科青年医师(云南红河)培育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委、红河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红河州蒙自市人民医院承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工作的号召,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深化结对帮扶,旨在把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先进医疗理念、人才、技术、信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西部地区,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紧紧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决策,践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

梁超
梁超
医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