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教授做客“文治讲坛”讲述“人类说话的历史和说话的艺术”
2018年06月27日
责任编辑:贾婷
6月22日下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教授做客第613期文治讲坛,在外国语学院作了题为“人类说话的历史和说话的艺术“的讲座。
本次讲坛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彭青龙主持,外国语学院和人文艺术研究院的多位老师及5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
朝戈金认为,人类会说话的历史大约有12到20万年,迄今为止的人类信息技术主要是口传和书写两种方式。口头传统内涵丰富,历史极为悠久,但以往对其认识和重视不够。他以西方经典工具书为例,从世界各个文化的角度回顾了书写的历史,而所有的书写均基于语言,口头传统在西方被看作是民族精神的档案馆,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文化遗留,其价值体现在宗教、文化、人际等多个方面;他又以蒙古族和藏族人民为例,介绍口头传统在生活中的应用。口头传统不等于低级文明,反而承载了大量人类文明信息,在没有借助文字的情况下,许多民族传承、发展了文明,体现了人民群众惊人的创造力。口头传统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诸多特殊规则,具有多方面特点。需要通过全面研究,更好地描述其特质、归纳其特点、总结其法则。互联网时代又被外国学者成为“次生的口语文化时代”,对这个时代信息技术的了解,需要借助对“古老常新”的口头传统进行分析,才能形成更为深入而认识。研究口头传统既有助于修正文学观念,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信息技术和语词艺术。
讲座后,彭青龙进行总结,认为朝戈金的报告主题前沿、生动有趣,思想深邃,带来很多启发。
金云溪
戚欣佳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