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召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大讨论”联席会议

5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召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大讨论”联席会议。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林立涛、教学发展中心原主任高捷、研究生院副院长杨根科、教务处副处长陈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华栋、学指委副秘书长蒋立峰、校团委副书记许艳,以及来自多个院系的思政课教师受邀出席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震、副院长陈鹏、副书记张濠以及各教研室主任参加。会议由王震主持。

file.jpg

王震代表学院介绍了联席会议的目的意义,他指出18岁是大学生人生中的“第二次断奶”,在这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原理”、“概论”、“基础”、“纲要”、“形势与政策”)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如何站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如何服务于学校“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始终是学院和全体思政课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开展以来,马院各教研室多次召开集体备课,深入探讨思政理论课在学校育人体系中的价值和目标定位、具体实施路径、教学共同体构建、多部门协同联动等课题。

陈鹏就学院目前全面铺开的思政课集体备课,以及如何将“四位一体”育人理念具体化具象化进行了课程节选片段设计展示。

部处负责人围绕相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初步形成共识。高捷认为,“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的育人理念四者综合一体,不能割裂。教学的顶层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所有学科都要有一体化的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真正落实交大育人理念。林立涛认为,要增加第一课堂知识探究对学生的影响,并形成第二课堂开展实践对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他建议,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同职业生涯规划课等课程的共建,共同打造精品课程增加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杨根科建议马院要强化学科建设意识,青年教师的重科研,科研才能更好反哺教学。陈华栋认为上海交大的思政课建设要重特色,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各有侧重。陈峰认为,社会科学课程的评价方式与理工科课程应有一定的差异性,要注重授课技巧的培养培训,更要注重老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蒋立峰认为,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以及不同课程教学团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强化思政教师的学术能力,打通思政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培养。许艳等思政课教师代表认为,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参与,可以设计更多的切入点满足学生的需要,突出学生的视角,或邀请学生代表提前参与教研室集体备课中来,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本次会议是贯彻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要求,围绕思政教育思想如何深入落实“四位一体”育人理念,打造思政教育共同体的一次重要探讨,有力促进思政教育多部门联动机制的形成。会上,思政课教师代表和教研室主任也从实际教学出发从教师素养、教学立足点、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技巧等多个方面发表了意见建议。

围绕教育思想大讨论,学院将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为全校学生推出更加优质的思政课,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理念,为“双一流”建设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力量。

赵莹莹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