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安德森·林奎斯特:在系统构造中优化自己的人生

安德森·林奎斯特(Anders Lindquist)教授,瑞典籍,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教授,2015年12月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学部1994年开始增选外籍院士,以表彰对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外籍专家、学者。至今20余年来,鲜有在本土工作的外籍学者当选,本次Anders Lindquist教授的当选,也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入选中科院外籍院士的第一人,开创了上海交大外籍学者荣获国家最高学术荣誉的先河。

坚持——稳步向前的不竭动力

让Lindquist选择数学研究作为他毕生坚持和最求的事业的,是兴趣,更是坚持,也正是这两点,让他利用扎实的数学理论在控制科学领域大放异彩。     

Lindquist曾先后在佛罗里达大学、肯塔基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任教,并顺利完成由助理教授到教授的蜕变。在那之后,又重回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执教并担任十余年的数学系主任。在此期间,他组织建立了四所战略研究中心,为优化与系统理论界的同仁们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学习平台。Lindquist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用坚持与勤奋谱写人生华章,为控制科学近30年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Lindquist一直怀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物。他以这样的态度面对学问,更培养学生形成不断学习、乃至毕生不断探求新知识、新学问的良好习惯。他说,学习的过程,既是探索的过程,也是发现的过程,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氛围,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爱。作为师者,他以己为范,相信热情和激情是有感染力的,于润物无声中感染和引导学生。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热爱,让他如今即便已至退休之龄仍感觉精力充沛。正是带着这样的热情,他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与这里的老师们一起探索“系统与优化的世界”。     

勤奋——走向成功的不二途径

要想做好研究工作并有所发现,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知识基础还要有良好的工作习惯。没有一项科研成果是一蹴而就的,一切成功都需要经经历刻苦与勤奋。Lindquist一直告诫学生“要想做出成绩,获得成功,仅有聪明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勤奋,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越是努力,投入的时间越多,取得的成效就会越显著。通常来说,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即便偶尔会有花大量时间辛辛苦苦试图攻克某项难题却没有明显的进展,Lindquist也会用以著名数学家保罗·厄多斯的话来勉励自己。他说:“一个问题能引发新的问题,给解答者设障,恰好体现了它的价值所在。即便原先的问题得不到解答,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收获、一种启迪,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收获新知识、收获新的灵感和启发。”     

勤奋也要找准方向和方法。Lindquist并不鼓励,甚至反对照本宣科地依照书本或论文里的思路来做研究。他认为要想有所发现,就需不走寻常路,不按常规思维出牌。他时常感叹,很多情况下,常常是灵感的偶然迸发得以激发出新的思路。而如果要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勤于探索的人。这种看似偶然的迸发是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源自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价值——追求更远的精神认同

长久以来,让Lindquist坚持科研、不断创新的源动力,是其内心对社会价值的追求。Lindquist认为,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的一员,人们的一切来源于社会,是社会提供给人们进行一切创造活动的条件和基础。只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社会的发展需要工程师,也需要建筑工人,岗位不同,做贡献的方式也会迥异。Lindquist认为对于他这样做学问的人,就应该通过增加知识积累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环境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每个人从事学术研究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各不相同。但是,作为学术人,Lindquist认为首先应该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能及时更新信息,深入洞悉各种观点和视角,善于客观地评价和分析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要想对社会做贡献,就必须善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个人的研究领域;要善于和不同领域的学者沟通和交流,而不是固步自封在一个人的世界。而要建立多元联,首先要克服异域文化的障碍,更多地了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期待,继欧洲、美国之后,Lindquist又来到了中国,来到了上海交大电院自动化系。虽然不同国家和区域的传统与文化有着天壤之别,最初适应新的生活有些许困难,但是寻梦科学、追求卓越一直是Lindquist矢志不渝的人生信条。     

2011年7月,Lindquist正式受聘为上海交大电院自动化系讲席教授,他与全系老师一起努力专研,积极探索。在上海交通大学丰厚资源的强有力支撑下,他坚信电院自动化系一定能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开拓一片新天地,对接中国及世界的发展需求,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显著影响的学术人才,形成一支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创新研究团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声誉和学术地位的一流学科。     

【人物简介】

Anders Lindquist教授,瑞典籍,1942年生。1972年毕业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数学系获博士学位。2011年7月开始正式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2000年7月-2009年11月担任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数学系主任,2006年6月-2011年6月担任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工业与应用数学政策中心主任。Anders Lindquist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控制理论专家,在随机系统优化控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现为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协会会士、终身会士(IEEE Fellow、IEEE life Fellow),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会会士(SIAM Fellow)(首批入选者),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会士(IFAC Fellow),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皇家工程院基础科学部副主席,同时也是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匈牙利运筹学会荣誉会员。2009年,Anders Lindquist教授被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会(SIAM)授予Reid数学奖,他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位北欧籍人士。Anders Lindquist教授的研究涉及数学和工程的广泛领域,包括系统和控制、信号处理、系统辨识以及其它工程领域。已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发表专著6部,获得美国专利4项目。              

 

袁利娟,整理:高天昊、洪纳娜
赵健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