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胡伟教授:把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推向世界

  回顾过去,国院人披荆斩棘、激流勇进、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国院人信心百倍、勇攀高峰、再创辉煌!国务学院的发展离不开一位“开院元勋”——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院长胡伟教授。在即将迎来2010之际,学院学生记者团专访了胡伟院长。

  丰富经历铸就独到思维

  1982年,胡伟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学习,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从事政治学的教学和研究,任复旦大学政治与行政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9月转任上海交通大学任教。1997年8月至1998年7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1999年9-10月在瑞典哥德堡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隆德大学做学术访问和学术演讲,1999年11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作学术演讲,2000年3月在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作学术演讲,2000年11-12月在挪威卑尔根大学做客座教授,2002年9-12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6年10-11月在法国里尔政治学院任访问教授。

胡伟教授近照

  此外,胡院长还在身兼多职,并享受着每一份工作,尽可能展现其最大的才能。胡院长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评审专家、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决策咨询专家、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国际编委等职,同时还是国家行政学院、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市行政学院以及台湾政治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顾问教授、兼职教授或兼职研究员,以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访问研究员。

  在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期间,胡院长还曾作为我校唯一一位担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市宣讲团成员的教师,为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作辅导报告。

  丰富的海外留学和访问经历,不仅让胡院长博学多识,同时也形成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

  带领师生锐意进取

  “在学院筹建的过程中,我就提出交通大学要么不建这样一所学院,既然要建就必须是高起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决策咨询等方面迅速提升影响力,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成为学人荟萃、学术繁荣的研究基地,成为中国未来政治家、外交家和高级公务员的摇篮,成为一个蜚声中外的思想库。这是我的一个梦想,也是我和我的同事们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作为排头兵,胡院长在国务学院的六年正是见证学院从起步到发展的六年,并将带领学院的师生不断开拓。

  09年,国务学院学术繁荣之象崭露头角,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胡院长感到特别欣慰。《国际行政科学评论》英文版及其中文版第1期刊载了我院青年教师刘帮成博士的论文《公共服务动机:基于中国社会工作者的实证研究》,这是该期唯一一篇华人作者的文章。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作为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SSCI刊物,由国际行政科学学会(IIAS)主办,创刊于1927年,是国际公共行政学科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之一。今年,学院有五位教师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课题。专业教师兢兢业业,张学坤老师组织的本科生、研究生读书会以及国事论坛,以“学术立院”为指导为学生搭建学术平台,黄琪轩老师担任研究生班主任,义务组织同学举办英语学习论坛,不少老师带队参加社会实践。在建院六周年之际,学院还开创性地组织建立校外人生导师制度,充分发挥毕业校友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胡院长和学院领导的关心下,学生工作如火如荼,新生杯辩论赛国务学院摘得桂冠,学生会被授予特色称号,青志队组织的海宝领跑活动在各媒体转载。

  2009年,对于国务学院而言是丰收的一年。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新跨越、新突破,《政治学原理》荣获上海市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现了高端精品课程建设零的突破;申报并引进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实现了师资队伍长江学者零的突破;获得了交大唯一的上海市首批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实现了省部级研究基地零的突破;邀请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演讲并受聘名誉教授,实现了国际交流元首来访零的突破。

  把国务学院推向世界

  近年来,国务学院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每一次的来访或是出访,都是一次对国务学院成果的最佳展示。08年,日本前首相曾根康宏先生来访并受聘荣誉教授;09年,学院协助中国国际战略协会举办、中美俄三边关系学术研讨会,智利驻中国大使费尔南多来访并作“促进社会发展的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的演讲,我校MPA代表团日本考察等十多次重要国际交流,将国务学院推向国际。

  特别是今年11月,智利共和国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的来访在师生们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对于巴切莱特总统访问上海交大的意义,胡院长从三个方面作了解读。首先,总统的来访既是对我校已有办学水平的认可,同时也会在国际社会特别是智利本国提升上海交大的形象。其次,总统的来访直接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巴切莱特是一位领导人,她对智利社会保障、公共政策等的介绍和解读为师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不仅政治学、公共管理专业的同学直接得益,也有利于其他领域的同学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再次,巴切莱特总统访问上海交大的效应必将传回国内,有利于促进智利高校与包括我校在内的中国教育界的交流。

  “我们与巴切莱特总统的联系,四个月之前就开始了。”胡伟对初见巴切莱特的场景记忆犹新。为接待来访的贵宾,包括国务学院在内的学校各部门事先进行了周密准备工作。11月12日下午,在短短70分钟的时间里,巴切莱特总统在我校参加了多项活动:校领导会见,受聘担任名誉教授,为上海交通大学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揭牌,发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主题演讲,回答师生提问等等,紧锣密鼓,有条不紊。

  作为现场活动主持人,胡院长有着特别的感受。“总统的来访是一个国际性事件,主持时既要符合国际礼仪惯例,又不能让现场显得拘谨沉重。”他事先查阅资料、模拟测试,进行了充分准备,加上恰到好处的临时发挥,出色完成了主持任务。胡院长举例说,“总统进场时,主持人要告诉大家‘热烈欢迎智利共和国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女士阁下’,不能少一字、不能多一字,时间节点也要非常精准。”在现场互动环节,胡伟希望同学们抓住“如此稀有的机会向如此美丽的总统提问”,有效调动了现场的气氛。事后,不少来宾称赞胡院长的主持得体又富于幽默感。

  正是胡院长对国际化办学的重视带动了国务学院国际交流的日益蓬勃,这不仅加深了国务学院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也扩大了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

  奉献在教学育人第一线

  虽然院务工作繁忙,但胡院长仍然奉献在教学一线。作为国内政治学原理领域公认的名师,胡院长负责的《政治学原理》课程,于2005年评为上海交通大学”一类课程“。胡院长身兼数职,但依然潜心学术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部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霍英东基金、美国福特基金等研究项目10余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奖5项。著有《政府过程》、《现代化的模式选择》、《司法政治》、《论政治》等,译有《民主与全球秩序》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上百篇。主编“政治学名著译丛”(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起)、“政治与公共事务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起)以及“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起)等系列丛书。

  虽然有时每天睡眠只有3、4个小时,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在本科生一线教学,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让同学们倍感兴奋。“胡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睿智,他上课旁证博引,幽默风趣,总感觉特别有意思!”每周二的《政治学原理》课程都是同学们最为期待的一堂课,三节课两个半小时常常让学生感到一晃而过,却又意犹未尽。

  胡院长对于同学爱渗透在各个方面,对学生求职就业、海外深造都破费心思,栽培学生尽心尽力。很多同学说,“曾经收到胡伟院长凌晨三点钟回复的邮件。”

  学生们有时也会与胡院长讨论很多现实问题。比如作为公务员岗位的对口专业,国院同学对于公务员岗位都非常感兴趣。对此胡院长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世界各地的公务员竞争都非常激烈,这是相当正常的事情。我国目前公务员考试的激烈竞争,也是如此。即便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学生,想要加入公务员队伍也是要受到严格考核的。美国实行‘院长推荐制’,每个学校的名额并不多,而且由于各学校的长期声誉,都会通过严格的筛选产生推荐人选。”胡院长说,海南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你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去当公务员了!”那个时候,多少公务员热衷“下海”的时候,胡院长就批评过海南的这种说法。而今,公务员果真呈现出“万人挤过独木桥”之势。讲述这样一个几年前的故事,看得出公务员地位今昔对比的巨变。

  他告诉学生,“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对社会来说,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这说明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愿意加入政府的队伍,对于提高政府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政府的治理水平提高,才能真正造福于我国的老百姓。”“性格是天生的,很难改变,但性格确实对于选择职业有所影响。一般来说,性格开朗的人更能适应公务员岗位的需求,能够从容的应对较大的人际关系压力等。而性格内向的人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去改进,使自己成为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也可以尝试。”

  他希望每一位国务学院的同学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学院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采访的最后,胡院长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国务学院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度过美好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新年寄语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新跨越、新突破,《政治学原理》荣获上海市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现了高端精品课程建设零的突破;申报并引进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实现了师资队伍长江学者零的突破;获得了交大唯一的上海市首批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实现了省部级研究基地零的突破;邀请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演讲并受聘名誉教授,实现了国际交流元首来访零的突破。在新的一年里,衷心希望学院和全体师生更上一层楼,如虎添翼,龙腾虎跃,众虎同心,虎气生生,早日建成国际一流学院!

  ——胡伟

校报学生记者 孙婧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