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北川大哥哥李安民:最快乐的事就是帮助别人
“世界瞬息万变,我们唯一能把握住的只有自己。还是希望自己能学好本领,照顾好家人,然后努力去实现理想,对家乡,对社会做一点贡献。”
李安民,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四年级的学生,来自北川县的他曾在去年5月以“爸、妈,儿子回来了”一文在交大水源BBS上牵动了无数人的心。“爸爸走了,我就是北川大哥哥”––这番诺言让地震之后的李安民在忙碌奔波中学会了承担,明白了责任。“2008年度感动交大勇气人物”、“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灾难里坚强站起来的李安民告诉我们,是地震让他迅速成长。
“有希望就有期待,内心依旧欢欣鼓舞”
“妈妈现在常住在办公室,奶奶还在活动板房,虽然还没有住进永久性住房,但生活正在一点一点地好起来”。谈及汶川地震,李安民已经很坦然。
“在地震过去后的一年里,我都没能从悲伤里完全走出来,很多时候都是表面坚强,内心脆弱。后来渐渐地就感觉到,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是会有很多人从细微的地方关心你,支持你。于是就开始反思自己:难道就这样难过下去吗?慢慢地也就看开了,看淡了。还是乐观一点吧,只要有希望在,内心还是会很欢欣鼓舞的。”
“我受到的帮助已经太多太多”。李安民始终强调,而他也一直在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人民重新体会家的感觉。李安民主动向我们介绍了他的课题《重建,从建筑本体出发》的进展情况。“还是比较顺利的,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现在已经在四川的一个乡做了羌寨的遗产保护,希望可以让家乡父老重新认识咱们羌民族的建筑艺术。”
“地震促使我报名世博志愿者”
李安民告诉我们,他早已在网上报名了世博志愿者,并通过了培训。“地震是促使我报名的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
“过去因为学习任务比较重,也没怎么做过志愿者。地震后回到家,来到九州体育场,觉得浑身的力气没有地方使。后来就和一些志愿者自发组成小组,支持抗震救灾。虽然很辛苦,而且那段时间心里也最难过,但干完活躺下睡觉的时候,总会觉得很踏实。想到一句话,最快乐的事就是帮助别人。参与和奉献其实就是志愿者的精神”。
学建筑的李安民希望能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向国际友人介绍世博场馆的建筑特色,从而让他们感受到上海乃至整个国家的兼容并包的精神。“英语上还得多花点功夫,”他说,“和外国人日常交流应该没问题,但要从专业角度介绍场馆的话,还是需要很多专业词汇的,要慢慢积累。”
“世博会会很成功的,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李安民信心满满。
“参与公益活动来表达我心里的感谢”
2009年暑假,李安民跟随上海交通大学思源公益机构前往浙江庆元县支教,这次支教之旅又让他有了不少新的感悟。
“这些孩子和自己有很多共同点,也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才能改变贫困的现状。我希望他们能够多一些自立,多一些理想,找到人生的目标,然后再去努力争取。我们不可能永远靠父母,最终只有靠自己。”
李安民希望自己能够在课余参加更多的公益活动,这也是他正在做的。“参加公益活动能够享受到很单纯的快乐,而且,或许也是一个普通人表达感恩的最好的方式。”李安民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爱心就像一根蜡烛,一旦被点燃,就会想去点燃更多的蜡烛,迫不及待地去付出。
“交大学生受到很多社会的关心和关注,更应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李安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