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国家教学名师林志新:最令人流连的风景是讲台
他,精勤奉献,耕耘三尺讲台近四十载收获桃李芬芳;他,睿智担当、兢兢业业,与交大生命学科风雨兼程共历21个春秋;他,一身大气谦和、指挥若定;他,难掩平易近人、温文和蔼,长者姿态。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前任院长林志新教授。
林志新教授1947年出生于上海,1968年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专业毕业。毕业后即远赴安徽阜阳第二中学任教,一呆就是9年。研究生招生制度恢复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于1979年9月重返复旦大学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任病毒学研究所实验室主任。1988年4月肩负重望,调任成立不久的上海交大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此后,历任教学副系主任、教学副院长、常务副院长、执行院长。几十年来,工作再繁忙,他也从未离开过教学第一线,一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继2007年荣获上海市教学名师奖后,2008年又获“国家教学名师”称号。
精勤奉献 三尺讲台书春秋
最令人流连的风景是讲台,
那是我一辈子工作的地方。
最使人兴奋的是同学们关注的眼神,
那是他们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
最激动人心的声音是教室里的满堂掌声,
那是同学们对你人生的评价与嘉奖。
最美好的职业是教师,
如果还有来世,再当一辈子教师!
这是国家教学名师林志新老师写的几句话,也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在交大校园里,总有一个行色匆匆的身影,奔波往返于办公室、实验室和教室,充满活力和感染力。作为执行院长,林志新教授每天都要为学院的事务操劳奔波,但是,无论多忙多累,他都会保证课堂一线的教学工作,不以任何借口推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教学为本”的思想。在学校整体搬迁之前,林老师的办公室在徐汇校区,教学地点在闵行校区,而且他的课又大多安排在晚上,他必须在处理完行政事务后提前赶到闵行校区为三四百名学生上课。常常白天处理好学院的事务后,为了赶班车,来不及吃饭,他就在教师休息室以一些点心和白开水对付一下,然后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他经常开玩笑讲:“我经常是做了一个日班,再加一个中班”。他以自己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充满激情地带领学生在生命科学的海洋里遨游。
林老师说他很在乎教室里满堂响亮的掌声,因为这掌声会让他充满激情,一种满足与喜悦的感觉会油然而生,他这辈子都离不开教室和学生,因为他们赋予他自信与活力。
《生命科学导论》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当年由张惟杰教授创建,而且又有一批中青年老师加盟。为了上好这门课,为了向全校所有非生物类专业的本科生呈现一份生命科学的精神盛宴,林老师倾注了无限心血,即便是每张PPT课件,他都要仔细核对,精益求精,唯恐有任何纰漏。尽管已经反复上了多少遍,他每一轮上课都要充实新的内容,修改原有的课件。林老师的课,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认可,每年直接授课的本科生超过1200人,每每谈及,林志新老师都激动不已。他坦言,教学对于他自己来说决不仅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个自我提高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课堂上获得的掌声是他最大的满足,面对数百名学生的认可,他所付出的一切艰辛都变得微不足道。
和林志新教授谈心,话题总离不开教书、授课与讲台。提到授课,林教授总是透过神采奕奕的眼神,激情地向来访者讲述他对于教书的理解。同时,他还经常和年轻教师交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他认识到,教书要用心去教”。
睿智担当 学科领域谱华章
1988年就来到交大的林志新,经历了生命学院开始发展,并由弱攀强的风雨历程。历任教学副系主任、教学副院长、常务副院长、执行院长的他,在交大生命学科的发展壮大中,是当之无愧的领头雁,和历届领导一起带领学院在生命学科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97年,正是在林志新等一批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原生物系通过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强强联合,成立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奠定了交大生命学科发展壮大的基础。
林志新担任执行院长期间,继承了老院长朱章玉等开创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学院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即“我们要用数年时间,用心做好队伍和学科建设,要将上海交大生命学院发展成为全国生命科学界的知名学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林院长和学院其他党政领导一道克服了重重困难,一心扑在了人才培养和学院发展上。深谙生命学科发展规律的林志新知道,生命学院要想从强手如林的生命科学领域“杀”出一条捷径,必须抓住机遇,勇往无前。正是有了这一指导思想,生命学院在林志新院长和罗九甫书记以及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属于交大生科人的辉煌。
以林志新为代表的生命学院领导集体,特别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把人才作为强院之基、固院之本。那时,为了引进人才,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到处奔走,各方求助。在他担任执行院长期间,更是高瞻远瞩,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做了大量的工作。正是一批批优秀人才的引进,才谱写了生命学院发展的华章。学院培养出的一批院士、长江学者以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推进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起着先锋带头作用,也必将推动学院的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存在证明了生命学院的综合实力,更证明了包括林志新在内的历届院领导的远见卓识。
大气谦和 用情浇灌以院为家
“大气、谦和”,如果要用什么词来形容林志新的话,这两个词就是最好的选择。担任执行院长期间,林志新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与积极的内外交流,并影响着生命学院的师生员工。生命学院呈现给外界的一直就是这样一种不卑不亢的胸襟与气度。对外友好、真诚,始终保持着合适的姿态,在实力薄弱的过去不失自信与自尊,在发展迅速的今天不忘谦虚和谨慎。
对于学院的内部凝聚力建设林志新等院领导做了大量工作。生命学院今天的成功很大意义上都得益于这方面的得力工作。在引进人才之初,林志新等院领导就不仅给予他们待遇方面的保证,更加坚持以情相交的理念。在林志新看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信任是待遇以外更强有力的纽带,从人才引进至今,林志新从未停止过对他们每个人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自然,他们对于学院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在生科人眼中,他们的辛勤工作是在建设自己的家,这份发自肺腑的热爱成为了他们专心科研的内在动力,也构成了生命学院独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路走来,林志新老师很满意自己的选择。辛勤耕耘的学者、目标坚定的领导者、和蔼慈祥的长者,他扮演过太多的角色,但对他而言,最满意的角色则是当一名称职的教师,“当好一名称职的教师是我的崇高目标”。
“我为生命添光彩,生命因我而精彩”,这是林志新砥砺自己的目标,也是他对于每一个生科人的殷殷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