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与实践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严隽琪: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希望更多听到交大声音
“制造业的未来之路,必然是与信息业的深度融合,这是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11月20日, “未来的制造业信息化之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与实践研讨会”在我校闵行校区高田会堂举行,会议对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研判。
此次研讨会也是我校CIM研究所(即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研究所)成立二十周年庆祝活动之一,作为CIM研究所首任所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隽琪专程到会并致词。我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苏明,副校长林忠钦,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澄,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等在会上讲话,上海电气集团、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电信等知名企业的高管和专家作大会报告,CIM研究所全体人员及校友等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严隽琪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CIM研究所的成长历程,回顾了CIM研究所科研人员携手创业的往事。指出,20年来,交大CIM研究所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技术从“老”到“新”,在国家和上海市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做出了贡献。为了保持可持续性发展,要继续以开拓进取的精神,从体系全面化、主体多元化、环节无缝对接、文化宽容规范等方面大力创新。她殷切期望在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中,更多地“听到交大的声音、看到交大的贡献”。
与会官员、学者、校友听取了《大型客机全球协同研制的自主创新之路》、《“两化融合”背景下的信息服务战略思考》、《“数字化工厂”在上海电气集团的实践》、《上海市“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的布局及行动计划》、《科技引领作用与上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专题报告,展望了信息技术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一致认为,日益加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及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为我国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能级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会议还强调指出,在“两化融合”的未来发展中,以高校为代表的科研机构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CIM研究所前任所长马登哲教授在主题报告《CIM研究所发展历程与制造业信息化实现之路》中表示,随着国家对制造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水平越来越高,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也赋予了“产学研”结合以更深的含义。希望研究所能成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企业运作的桥梁,将技术驱动与效益驱动融为一体,为国家、企业的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研究所(CIM研究所)自1989年成立以来,以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上海市科技发展布局以及工业企业技术攻关需求为引导,紧跟科技发展前沿,紧贴企业应用需求,长期致力于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系统研发和应用推广,积累了大量科研成果,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得到同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以及多项企业委托项目,特别在RE/RP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