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装备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2014年3月27日,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装备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李高、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秘书长周强、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出席会议并讲话。全球CCS研究院首席执行官Brad Page作主旨发言。研讨会设置三个专题,分别由上海交大能源研究院于立军教授、全球CCS研究院国际顾问、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曾荣树教授、清华大学费维扬院士主持。50多位业界代表参会。

李高在讲话中表示,节能减排与气候变化是相辅相成的,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下了很大的决心,这一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CCS本应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它还不够成熟,现阶段要把它当成战略性技术来看待,立足国情、着眼长远、逐步推进。他指出,CCS的发展与期望尚有较大距离,面临着各种难题,需要依靠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等各方的合作和支持,期望能在“十三五”中有较大的进展。

周强表示,上海在努力推进低碳城市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他强调创新应该是综合性创新。

黄震认为CCS这一主题非常契合当下如何充分利用因化石燃料所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问题,并表示上海交大十分重视能源领域的研究。

Brad Page在主旨发言中提出,CCS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但目前处于进展中的项目较少。他指出,要推动CCS的发展,合作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需要考虑适用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结构,激活公众投资,让公众全面了解CCS并对此抱有信心。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费维扬教授提出了CCS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他认为关键因素是成本和放大,技术和经济可行性需要加以研究,保证试验的持续性才能充分暴露问题。

专题研讨中,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许世森、加拿大Saskatchewan省经济部部长Bill Boyd、加拿大Saskpower副总裁Michael Monea、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华中科技大学柳朝晖教授围绕“电力行业CO2捕集技术与工程实践”,煤炭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刘文革、延长石油集团总经理助理李大鹏、中国建材研究总院汪澜教授、亚洲开发银行高级能源专家Zhou Aiming博士围绕“非电力行业CO2捕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王淑娟副教授、爱丁堡大学Jon Gibbins教授、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主任郜时旺、东方锅炉主任工程师麻洪磊围绕“CO2捕集工艺与装备发展”发表演讲。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CCS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技术途径,能够大规模降低CO2排放量,也存在成本过高、公众接受度较低等问题。因此,国家的政策和示范对于CCS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示范项目才能获得适合的技术路线和技术经济数据,以此来积累经验、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GCCSI)主办、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研究院和上海交大国际能源问题研究中心协办。

国际能源问题研究中心 胡玉婷
武新民
杜丹
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