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实践传真]交大红色符号社会实践团开展红色之旅
炎炎夏日,为响应学校社会实践的号召,献礼交大120周年校庆,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红色符号社会实践团于2015年的7月31日从交大校园出发,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开始了红色之旅。
上午,实践团在导游带领下到达一大会址。所有团员在党旗下列队,聆听团长、党员雷云天讲解一大召开的重大意义。随后,在场馆负责人的讲解下,每个成员进行了认真的参观和学习。在二楼,有模仿当时会议的真实情况而专门建立的蜡像,在负责人的组织下,每个成员参与了讨论。
离开一大会址,实践团队顶着酷暑,又直奔五卅运动纪念碑。团队在纪念碑下重温激烈的战场,聆听历史的回响,感悟先烈的遗志,希冀完成未竟的理想。尽管成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尽管身份背景各不相同,但是在这里他们都同样感受到了厚重的历史氛围与沉重的历史使命,就在此刻,他们为五卅运动中的爱国志士们感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欢呼,为中国的再度崛起而蓄力。
稍作休息之后,实践团队迫不及待前往最后一站——邹韬奋纪念馆。在纪念馆一楼,成员通过一组组照片以及手稿了解了邹韬奋的求学、抗战经历。邹韬奋作为交大校友,先是在南洋公学求学,后来弃工从文,主修西洋文学,并一步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看了邹韬奋的手稿、信件后,成员们不仅惊叹于他不凡的文采,更为他的爱国之心和革命热情所折服,内心也受到很大触动。展馆里陈列了对邹韬奋流亡经历以及“七君子案”的介绍,成员们看了之后既感慨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又对邹韬奋等爱国志士的一腔热血佩服不已。纪念馆的二楼主要陈列的是有关生活书店以及《生活》周刊的一些资料。在这里,成员们了解到,邹韬奋1926年开始担负《生活》周刊的责任编辑,他确定该刊的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在他的努力下,《生活》周刊的影响力大为增强,并且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生活书店。《生活》周刊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成为同邪恶、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有力文化武器。
参观期间,每位组员都各司其职,其中作为上海本地人的包伟铭作为整个参观的向导,使这次实践活动得以更顺利地进行,大家都表示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