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诺贝尔奖获得者雷恩受聘我校名誉教授

上海交大又聘请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名誉教授

  过去两年多两度访问交大的诺贝奖获得者就有4位

   3月24日,上海交大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雷恩名誉教授,这是这位1987年诺贝奖得主在两年时间中第二次访问上海交大。而除雷恩教授外,在过去两年多时间中,两度甚至三度访问上海交大的诺贝奖获得者还有3位。把大师请进来,将教师送出去,上海交大推行的国际化办学战略、"柔性引进"人才资源的机制,使世界一流的"外脑"乐于访问交大,也让教师与世界前沿科研亲密对话。

  邀请诺贝奖获得者来校讲学,不能追求形式,而要注重实效。正是这种观念和做法,获得了诺贝奖获得者们的青睐。2001年第一次来交大时,雷恩教授顾不得吃晚饭就走上交大的讲台为师生作报告,这次来到交大,雷恩教授针对不同的听众群,作了题为《化学:连接生物科学与纳米科学》的普通科学讲座和题为《展望超分子化学:通过设计与选择的自组装》专业讲座。并与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座谈、商讨实质性合作事宜。作为实质性合作内容之一,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朱新远副教授将于今年4月赴欧洲到雷恩教授领衔的由巴斯夫公司资助的超分子化学研究中心工作。朱新远副教授告诉记者,雷恩先生进行的超分子化学研究是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能在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的学术大师指导下进行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机会十分难得,他将在两年时间中,用超分子化学的思想进行纳米材料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认真学习大师的治学之道,了解国外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如何紧密结合。两年回国后,他准备在学院里把超分子化学学科发展起来。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对交大的科研发展倾注了极大的热情。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博士,他曾于2000年8月和2002年6月访问交大,后一次访问中接受了交大授予的名誉教授称号,并指导交大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工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代尔博士,2000年,他建议交大创办"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并担任顾问,这以后,他又两次来到交大校园,指导上海交大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的工作;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则在去年一年中两次来到交大,他不但给交大师生带来精彩的报告,还邀请交大参加他所领导的AMS项目研究。

  (熊丙奇)2003年3月25日

  相关资料:

  雷恩教授1939年9月30日生于法国阿尔萨斯。1957年起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主修化学,1963年获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随后,雷恩教授赴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并同时担任斯特拉斯堡大学助理教授。1970年,他被聘为斯特拉斯堡的路易-巴斯特大学化学教授,1979年,雷恩教授到巴黎法国学院任教。

  雷恩教授分别担任哈佛大学、苏黎世的联邦技术学院、剑桥大学、巴塞罗那大学、卡斯鲁尔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的客座教授。雷恩教授还是国际上数十个著名专业学会的会员,并荣获国内外各类奖项近三十个。雷恩教授发表论文共700篇、学术专著两部。

   1987年雷恩教授因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另两位美国研究人员同获诺贝尔化学奖。
0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