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校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百年院庆掠影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超越百年 再创辉煌

     5月18日,我校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这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已走过百年历程。

  庆典仪式由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王淑琼书记主持,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副院长担任司仪。首先上海市卫生局党委陈志荣书记致辞,介绍了医院的发展历程和概况,同时对前来参加院庆庆典仪式的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杨晓渡副市长、我校谢绳武校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沈晓明校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范关荣院长及我校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何梦乔院长等分别讲话。

  在庆典主席台前排就座的领导和来宾有:上海市人大龚学平主任、中共上海市委殷一璀副书记、上海市人民政府杨晓渡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左焕琛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薛沛建副秘书长、上海市卫生局党委陈志荣书记、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王龙兴局长、上海市知识产权局陈志兴局长、徐汇区政府孙潮区长、市卫生局党委马强副书记、市卫生局刘国华副局长、市卫生局陈建平副局长、我校党委马德秀书记、我校谢绳武校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党委赵佩琪书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沈晓明校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校长、第二军医大学黄伟灿副校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范关荣院长、徐汇区委董仁义副书记、徐汇区政府周秀芬副区长、普陀区柴晓苗副区长、金山区政府叶汝强副区长、奉贤区政府汪黎明副区长、著名糖尿病学专家项坤三教授、著名超声医学专家周永昌教授、著名骨科专家于仲嘉教授、我校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何梦乔院长、我校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党委王淑琼书记。

  国务院副总理、卫生部吴仪部长发来贺信,高度肯定了六院建院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勉励六院再接再厉,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医疗质量,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长为六院题词:精益求精 改革奋进。

  六院始建于1904年,前身为上海工部局办的西人隔离医院。战争纷乱和创伤,医院几经易址。1947年更名为上海市立第六医院。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在陈毅同志为首的军管会直接关怀下,六院由市军管会接管,更名为上海市立第六人民医院。

  解放初期,医院陆续聘请了董承琅、邹仲等专家,还邀请了粟宗华、高镜朗、屠开元、裘法祖等教授为顾问,大大地加强了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为六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医院学科建设呈现繁荣景象。1978年10月,于仲嘉教授在世界上第一个把病人自体的足趾移植到前臂截肢的残端,再造出有感觉、能活动的新手,被国际友人誉为"中国手"。1980年7月普外科林超鸿教授等成功地培养了我国第一株人体胃癌细胞株。1982年,经卫生部批准,六院成为"四肢显微外科"、"B型超声图象诊断"、"内耳显微手术"、"胎盘病理"、"临床药学"、"临床核医学"等九个教育基地。医院先后接待了十多个国家的元首,百余名国外医师来院考察访问和进修学习。1982年3月,六院成立了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三部,负责二医临床教学和实习的任务。

  近几年来,医院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坚持"以临床为中心,医教研全面发展"的方针,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战略,以崭新的理念、创新思维,不断深化医院改革,构建学科建设框架,打造教学科研队伍,培育员工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全院上下呈现奋发向上的氛围,医院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医疗业务不断扩大,2003年门急诊诊疗总人次126万多人次,出院病人总人数近3万人次(列同级同类医院第二位),手术人数16,417人次,列同级同类医院第一位。据上海市卫生信息公示,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床日均次费用,都列同级同类医院先进行列。

  目前医院学科建设基本形成和构筑了以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市领先学科为龙头、以院重点学科为中坚、以各学科特色专业为基础的发展框架。

  骨科先后被定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和"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在优秀学科带头人曾炳芳教授带领下,该学科已经成为以四肢显微外科为主要特色,形成创伤、修复、脊柱、矫形、关节和关节镜六个亚学科。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的医生中拥有硕、博士内分泌科与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也是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和上海市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在著名学科带头人项坤三教授带领下,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糖尿病分子遗传学及一系列关于糖尿病的诊疗技术的研究,该学科在糖尿病病因诊断、发病机制、代谢控制、并发症早期诊治及防治指导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先后共获得国家、卫生部、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6项;连续主办了第一、二、三届国际分子糖尿病学术研讨会。

  作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的麻醉科,涵盖了临床麻醉、重症监护、疼痛诊治中心等多个临床二级学科。麻醉科徐惠芳教授等开展的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机理及其防治的研究颇有特色,并具学术影响,在国内取得领先地位。该学科开展的先进技术有体外循环麻醉、控制性降压、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脊髓神经电刺激及鞘内埋泵等,其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处于先进水平。

  六院确立了放射科、泌尿外科、超声医学科、心内科、血液内科、耳鼻咽喉科、核医学科、普外科、神经外科九个院重点学科以及其分支学科神经介入治疗、尿道修复重建、泌尿道超声、心脏介入、血液骨髓病理、鼾症诊治技术、核素显像、肝胆胰疾病诊治、重度颅脑损伤抢救等在上海领先,在全国先进的发展目标,加大加快学科建设速度;同时对已确立的35个特色专业,以疗效显著,占有市场为发展方向。

  面对"入世"后的竞争和机遇,六院为加速医院发展,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营造促进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和吸引优秀人才的环境,加大建立自由、灵活、规范的分配激励机制的力度,融入技术要素和风险要素,通过"情感留人,事业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留住一批德才兼备,成绩卓著的医学人才,同时积极引进高级人才,强化院内自身人才的培养和提高。

  六院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战略,近几年来引进了一大批学历高、能力强、年纪轻、外文好、素质高的学科带头人。同时加速人才培养,完成了第一周期院优秀学科带头人、临床医技优秀青年技术骨干、优秀青年护理骨干三年培养计划,并启动了第二周期培养计划;并鼓励在职医务人员报考研究生,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参加国内外会议和赴国外境外培训、进修。2002年医院成为我校附属医院,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科研教学的地位。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重视继续教育。现任院长何梦乔提出的"医疗是医院的今天,教育是医院的明天"的理念,已越来越成为广大医务人员所接受,医院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12个,硕士点31个。六院至今共毕业临床医学生千余名,培养硕、博士研究生近300名。

  一百年,弹指一挥间。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走过风雨、走过沧桑,又焕发出青春的风采。改革开放后,该院在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引进师资、培育优秀人才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

  在跨入新世纪中,六院将不断找差距,始终以"病人至上,质量第一"为工作方针,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田一飞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