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普通话和汉语方言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心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通用的语言,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它也是中华各民族之间交际的通用语言。
  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北方方言之所以能成为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取决于以下两点:①在我国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域,包括云、贵、川在内,北方方言是可以通行的。②从历史上看,我国北方一直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秦汉至宋代,历代王朝都在北方建都,元、明、清三代城都都在北京,北方方言的地位和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普通话是一种规范的语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都有明确的规范标准,这就是普通话定义中的三条标准。
1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普通话词语的读音,是北京语音。普通话采用了北京话的声、韵、调系统,而不是其他方言的语音系统。当然,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并不是一概照搬。普通话的语音又不完全等同于北京语音,它摒弃了北京人口语中未加规范的东西,如“鼻音过重,连读时随意的增音、减音及儿化音过多”等语音现象。
2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指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这也是普通的词汇标准。这就是说,北方方言的词汇,是普通话词汇的基础;普通话以北方方言词汇作为自己的词汇,指的是那些在北方方言区内能够通行的词汇,并不是指北方方言区内的所有词汇,因而,北方方言词汇不等于普通话词汇。普通话的词汇除了采用北方方言词汇外,还要吸收古语词,如“华诞”,有表现力的方言词,如“搞”,及外来词汇,如“ ; 巧克力”,同时普通话词汇本身也要发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还会产生一些新词语,如“老外”等。
3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指普通话的语法,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的语法规则作为语法标准的。如《毛泽东选集》,鲁迅、郭沫若的著作以及国家的法令文件等。当然,普通话也不一概采用这些著作中的所有语法模式,而是采用一般的、通行的语法规则。
(二)汉语方言的分区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是通行于某一地域的语言(或称地理方言)。方言又是与民族共同语相比较而言的,现代汉语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不同分支。普通话的发展比方言要快,是现代汉语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也有一定差异。
  汉语方言分歧严重。造成各地方言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山川地理阻隔,交通不便、政治区划造成的向心力和封闭性;人口流动、迁徙等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因素,造成我国汉语方言复杂、分歧严重的现实。《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我国汉语方言作了比校细致的划分,这里作扼要介绍。
1 .汉语方言的十大方言区
  ( 1 )北方方言区 北方方言区也称官话区。北方方言是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北,包括云南、贵 、四川三省及重庆市的广大地域。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强,各地方言可以通行。
  ( 2 )晋语区 晋语分布在我国山西省境内及相邻的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的部分地域。晋语区虽然地处我国北方,但还保留着带喉塞音尾的入声,因而与周边的北方方言(官话)有明显区别。
  ( 3 )吴语区 吴语分布在江苏省东南,上海市,以及浙江省及相邻的赣东北、闽北地域。
  ( 4 )徽语区 徽语分布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西部和江西省东北等地域。
  ( 5 )赣语区 赣语分布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南省东部和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以及安徽省南部、福建省西北部的部分地域。
  ( 6 )湘语区 湘语分布在湖南省中部湘江、资水、沅江流域,以及湘江上游广西的东北角等地狱。
  ( 7 )闽语区 闽语分布在福建、台湾、海南三省的大部分地域,以及广东省东部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一带地域。
  ( 8 )粤语区 粤语分布在广东、广西的珠江三角洲一带地域。
  ( 9 )平话区 广西中部一带的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之间的交通要道一带地域。
  ( 10 )客家话区 客家话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等地域,比较集中的是广东省东部、中部,福建省西部和江西省南部。
2 .北方方言区的八种官话
  北方方言区又可以划作八个官话区,这八种官话是:
  东北官话:入声派进阴平、阳平、上声(较多)、去声四个调类,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北边缘地区(沈阳、长春、哈尔滨、延吉、佳木斯等)。
  北京官话:入声派进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分布在北京市以及郊县和周边的河北、内蒙古,辽宁的部分地域(北京、密云、承德、赤峰等)。
  冀鲁官话:清入声派进阴平,浊入声派进去声(次浊)、阳平(全浊)。分布在天津市,河北南部,山东西部等地域(天津、保定、济南、沧州等)。
  胶辽官话:清入声派进上声,浊入声派进去声(次浊)、平声(全浊)。分布在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部分地域(青岛、烟台、大连等)。
  中原官话:清入声派进阴平,浊入声派进阴平(次浊)、阳平(全浊)。分布在河南、陕西、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域(郑州、济宁、徐州、西安、铜川、宝鸡、汉中、天水、吐鲁番等)。
  兰银官话:清入声派进去声,浊入声派进去声(次浊)、阳平(全浊)。分布在甘肃、宁夏部分地域(兰州、银川、张掖等)。
  西南官话:古入声一般派进阳平。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及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甘肃的部分地域(昆明、贵阳、成都、恩施、宜昌、荆州、武汉、常德、桂林等)。
  江淮官话:保留入声调类。主要分布在湖北、安徽、江苏三省长江以北沿江地域和江苏、江西的长江南岸部分地域(黄冈、孝感、合肥、扬州、南京、镇江、九江等)。
朱李理
0
陈丽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