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交大民意与舆情调研中心发布2013年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态度调查报告

  2013年5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公布了由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致远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钟杨主持的《2013年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态度调查》。上海交大文科建设处处长蒋宏致辞,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曹友谊主持会议。

  蒋宏在致辞中指出,开展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态度调查,不仅可以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还能够促进社会建设和政府部门职能的改革与优化。蒋宏还介绍了交大文科发展的特色与意义,并强调了文科建设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利用交叉学科优势,打造一流文科体系,促成交大人文社科取得更大突破。

  钟杨教授介绍了2013年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态度调查项目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具体细节及相关研究发现。本项研究涉及中国34个省会城市及副省会城市,每个城市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了100名样本,并形成总共3400份问卷,在此基础上,由钟杨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成果总结。调查发现,中国城市居民对环境污染表现出极高的关心,对中国环境污染的程度、食品和水的质量不乐观,接近70%民众认为城市污染对他们的身体存在不同程度的伤害。调查还发现,民众对环保的基本知识有待提高。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今年雾霾天气席卷我国数十个城市,但是民众对于PM2.5认知度不高,54.8%表示不清楚或不了解。同时,仍有37.4%民众认为自身日常行为对环境不存在什么影响。调查也发现,城市居民对地方政府在环保方面的表现满意度不高,而且只有少数受访者认为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信息是公开的。

  钟杨教授指出,总体而言,民众宏观环保意愿度较高。超过85%的民众表示愿意为环保作出“很大”、“许多”或“一些”贡献。值得一提的是,77.2%的民众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优于经济发展。这说明在中国三十多年高速经济发展之后,特别是由于高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之后,公众在环保与经济发展二者间孰重孰轻态度的变化,这一点很值得政府部门关注——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否需要调整和改变?48.3%的民众认为政府应将额外收入用于环境保护,这一数字超过了用于改善医疗条件(28.0%)、多盖廉租房(9.0%)和发展经济(4.9%)。67%的民众甚至愿意以捐款、纳税和提高水价的方式出资来改善所居住城市水的环境。调查还发现大多数受访者支持取缔春节期间燃放烟花,以减少春节期间的环境污染。

  钟杨教授表示,更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将在后续阶段继续进行。包括新华社、文汇报、解放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易、搜狐、腾讯、中国广播网在内的30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了本次调查。

国务学院民调中心
杨姗
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