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简体字风行台湾

  曾几何时,台湾人对大陆使用简体字还颇有微词。现如今,简体字风行台湾,许多台湾人有意识地认识简体字,台湾一些大学的语言中心还教外国人学习简体字和汉语拼音,而大陆原版的简体字书籍更是越来越受台湾读者欢迎。见微知著,繁简之间,人们看出了两岸形势的变迁。
  据人民网报道,在政治禁锢的年代,字体繁简在台湾可是涉及意识形态、事关中华文化道统的大事情,不消说简体字不能用,连文字横排都是禁忌。这里还有个故事:1953年6月30日,时任台湾“考试院”副院长的罗家伦,受聘为“教育部”简体字研究委员,负责简化部首的工作,他公开提倡中文字体简化,当时大陆也正全力推动中文简体化,因此,罗家伦的主张,立刻引起轩然大波,“立法院”106位“立委”以“毁灭中国文字及国家命脉”为由,对他展开强烈批判。罗家伦立即发表文章《简体字之提倡甚为必要》予以反击,强调简化中文字体是简化学习工具,也是加速进步,扩大知识平均分配的关键。无奈反对的力量实在太大,结果自然以失败而告终。
  形势比人强,政治的解禁,社会的变迁,两岸的交融,使得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开始接受简体字,认识简体字,并且从简体字里面获得越来越多的资讯、知识和机会。“不懂简体字,就落伍啦!”台湾的大学生如是说,台湾的大学校园也鼓动起认识简体字的风潮。台北大学三峡校区5月4日还举行简体字辨识比赛,借以推动简体字的学习。台北大学的学生说,他们在上课时已使用大陆出版的简体字书籍,学校虽然没有教简体字,但大家会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自学简体字。比赛中,参赛者要将简体字成语转写成繁体字,过关后再阅读简体字报道回答时事等问题。商科、法学和文学系的参赛学生说,大陆经济快速发展,两岸交流是大势所趋,现在,他们除了学习英文、日文,很多人也在学习简体字,以了解大陆的法规、市场经济状况及文学发展。他们认为,简体字、繁体字系出同源,不难认,重点是要摆脱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束缚。现在,大陆市场越来越红火,在经济和文化强势的推动下,台湾大学生学习简体字的热情越来越高。
  不光台湾的学生学习简体字,来台湾学习中文的“老外”,也要求学习简体字甚至汉语拼音。台湾有10多个大学设有语言中心,专门教授“老外”中文的听说读写拼,为了吸引外籍学生,也只能迎合时势,开设简体字和汉语拼音课程。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国语研习班主任王玉琴说,以流通的程度来说,简体字早就打败繁体字。外国学生来台湾学中文,多半也会要求学汉语拼音和认识简体字。台湾过去教注音符号和繁体字的课程,已经不能满足“老外”的需求。再者,大陆推出“汉托”,即如同英语“托福”考试的“汉语水平考试”,外国人为了取得确认中文程度的证书,简体字一定得懂。据了解,去年有7000多名外籍学生到台湾学中文,有65000多名到大陆学习中文。
  简体字流行,简体字书籍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价格便宜是一个因素,内容精彩更重要。至于字体差异所造成的阅读障碍,几个小时就能克服。来自马来西亚、在台湾暨南大学中文系教书的作家黄锦树说,中文系的教科书、参考书几乎都由大陆进口,因为现在“中文领域最好的学术研究都在大陆”,所以简体字书非看不可。黄锦树还记得他自己读大学时只能偷看盗印的大陆书,但是现在学生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台湾买到大陆书。确实如此,台湾戒严时期,简体字书常常被视为“通匪”罪证,业者只能盗版销售,读者也惟有老手才能在台湾大学附近找到购买门路。当时,即使是正式辗转进口,业者也必须在海关留下记录并被约谈。从禁书到开放,始终是市场先行、政策后追。2003年,台湾当局重新修订法令,大幅度松绑两岸图书流通限制,开放业者经营简体字书店。
  如今,台湾的大学校园附近,大陆简体字书专卖点不在少数,生意兴旺。至于今年2月份在台北繁华的忠孝东路四段开设的“上海书店”,更是生意火爆,成为岛内规模最大的中文简体字书店。书店董事长林载爵坦言,台湾高中以上程度的读者看简体字并不吃力,因此当初决定开书店时,就不曾担心读者群太小。事实证明,上海书店开张时不仅创下了50万新台币(1元人民币相当于4元新台币)的日营业额,更有一些爱书的老者连夜排队等开门。统计显示,台湾读者在“上海书店”的单次消费金额大约是在其他书店的两倍多,大到中外经典名著、传统文化和历史,小到孩子学习的钢琴琴谱、围棋棋谱都颇受顾客欢迎。“上海书店”隶属于联合报系的联经出版公司,因为“上海书店”旗开得胜,业绩出乎意料的好,联经便想乘胜追击,计划改装台中、高雄的联经门市,为岛内中南部读者提供简体字书籍服务。而岛内老字号“天龙书局”也随即宣布,要开三家“台闽书城”供应大陆图书。
  简体字风行台湾,有多方面因素促成,比如就美学观点看,繁体字虽然胜过简体字,但是书写起来确实繁难;比如简体字所传递的资讯和知识品质以及影响力已经今非昔比;而最主要的原因,确实如台湾媒体所言,真正造成简体字在华人世界的上升趋势,与中文在国际社会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缘自大陆政经实力之上升。所以,台湾媒体认为,台湾不能只注意字体市场的消长,而必须关注字体市场消长所反映的两岸大势的变迁。

来源:《人民日报》

车兰
0
陈丽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