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张志愿院士做客第三十期大医时间讲座

12月7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志愿教授做客第三十期“大医时间”讲座,讲述他的医路成长经历。张志愿分享了自己几十年的从医历程,同时勉励同学们走好自己的“从医之路”。

张志愿经历了文革期间的中学生活,亲眼看见专注教育事业的师长被无故批斗,也看到成绩优异的同学因为十年动乱而错失继续深造的机会。这艰苦岁月不仅打磨出张志愿坚韧的意志和上进的动力,更让年轻的他意识到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1972年以后,正式向学医之路的迈进的张志愿表现出如饥如渴的求知求技欲望,轮转期间更是以医院为家,24小时学习工作,在病房和手术室之间奔忙。对此,张志愿强调,无论是什么学制,都应该尤其珍惜进入医院后的五年再教育再学习的时间,这段时光让医学生走出象牙塔,开始接触活生生的临床病例,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这段时间里的努力程度决定着成才的高度。

张志愿为同学们介绍了他在口腔颌面方向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创新。他主攻方向是口腔颌面的血管畸形,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他开创性地使用了经导管超选择动脉栓塞这一治疗方法,并开拓了“双介入”、“五步法”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其中高位颈动脉重建术为国内首创。他认为,推动着他去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原动力,就是不愿病人受病痛折磨的医者大爱。张志愿感慨到,每当他看到病人康复,心中就充满了自豪感。这种感受并不是出于骄矜自傲,而是对医生辛勤劳动和无私付出的肯定。正是这样无可比拟的巨大成就感,激励着他在医学道路上去探索、去创新、去追求完美,让临床实践和科研创新相辅相成,带领国内的口腔颌面技术走向国际领先的地位。但即使已经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张志愿仍不忘在“无人区”里摸索前行,精益求精,他正投身于前瞻性的多中心研究,与国内众多医院展开合作,积极探索精准医学时代背景下全新的转化平台,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张志愿提到,九院前任院长张涤生、邱蔚六、戴勊戎等院士,他们在医生的事业心、责任心、敬业心、相容心的方面都做出了榜样。他引用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誓词:对于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对待父母一样敬重,对于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张志愿尤其强调传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他认为,做医生最不能缺少感恩之心,而没有老师的教导就没有今天,一个人无论走多远,教导栽培之恩永不能忘。

现场互动中,张志愿对同学们提出的“如何处理科研与临床的关系”、“医生作息难以规律应该如何应对”、“医生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等问题作出了详细解答。

学实部部长高怡宁展示了张志愿在大医时间纪念册上写下的寄语,来自口腔八年制专业的郭毅波向张志愿赠送了他本人的Q版形象漫画。

正如张志愿所写下的寄语“厚德载物,仁爱济世”,他精勤不倦的从医之路便是这八个字的最好体现。即使路途曲折,仁爱济世的大医精神始终照耀着张志愿前行的道路,引领他在医学事业上开拓进取,求实创新。愿同学人人都能仰大医之光,怀仁爱之心,行济世之道。

曾志童 余黛儿
李卓津 秦欣然 何欣恒
医学院
王雨晨
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