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国际比较政治经济学与国际关系学知名学者卡赞斯坦教授做客名家讲坛

解读中国化与世界政治中的文明

2013年9月13日下午,国际比较政治经济学与国际关系学知名学者、美国康奈尔大学彼得·卡赞斯坦教授应邀做客上海交通大学名家讲坛,在闵行校区东中院1-300报告厅为交大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化与世界政治中的文明”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主持。

彼得·卡赞斯坦,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成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际比较政治经济学与国际关系学知名学者,2008 - 2009年期间担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卡赞斯坦教授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为引题,以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为背景,首先阐释了“文明”的概念,他认为文明是由核心价值和多元的传统来定义的,文明本身具有多重形态和多元性质,而当前一些美国人对中国化的趋势感到恐慌。卡赞斯坦教授认为“东西方文化间必然存在着冲突”这样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是危险的,世界各文明之间冲突和斗争的状态并非是主流,相反它们是偶然的,而文明之间交融、吸收和同化的状态才是文明的主流状态。

在谈及各国文化差异时,他指出,尽管各国很多学者和政治家都坚信自己国家的文明具有独特性,是独一无二的,但在文明多元性的这一层面上,中国文明、美国文明、欧洲文明等等世界主要文明之间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

同时,卡赞斯坦教授对当前中国文化的流行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指出中国化是一种自觉的,并非一种怀有目的的实践,中国文明的扩散通常是以交融、吸收为主流状态的。而中国文明的流行和扩散背后有着着强大国家基础,比如中国军事实力的上升、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以及多边主义的兴起等。

卡赞斯坦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问题的探讨与互动。同学们积极提问,多名同学走上讲台与教授进行面对面对话,就讲座主题中提及的文明多样性,以及中国90后群体观念进行了交流。卡赞斯坦教授对大家多角度思考中国化与世界文明问题表示了肯定与赞许,他表示同学们的提问给了他很多启发与思考。

此次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教务处和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共同举办。参与同学表示,通过讲座受益颇多,不仅了解了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科的前沿热点,而且对中国化与世界政治文明有了更深的认识。

国务学院 姚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