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视界

交大博物馆:记忆、创造力与社会变革

南洋视界

[本期导读]记忆,让沉眠的激情勃发;创造,让思维的力量萌芽。博物馆,一个收纳记忆、启迪创造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以历史的记忆延展生命的长度,用时光的积淀引发创造的热情。坐落于交大的众多博物馆,见证并记录着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和一所大学跨越三个世纪的辉煌。它们静静地讲述着历史,担当着文化育人的重任,将“保护、传承、创新”的精神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每一位参观者。

  2013年5月18日,是世界第37个博物馆日,在“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的主题下,让我们共同走进交大博物馆,走入那些伟大变革中的交大记忆与交大创造。 

  坐落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图书馆的建筑外形简洁、庄重,远看恰似戈壁滩中的风蚀岩,面向华山路的红色外墙上隐约看到钱老微笑的面庞,眼光向前,似乎正凝视着玻璃幕墙中显现的“两弹结合”导弹,体现了“大地情怀、石破天惊”的设计理念。 

  钱学森图书馆馆藏钱学森同志文献、手稿和书籍76000余份,珍贵图片1500余张,实物700余件,而馆中最珍贵的藏品是薪火相承的钱老精神。 

  钱学森图书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学术思想和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人们永远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馆坐落于徐汇校园东首,馆舍为具有传统欧式建筑风格的老图书馆,它是交大百年变迁的亲历者、见证者。 

  馆藏档案17万余卷、照片档案近3万张、实物档案2000余件。完整地保存着自建校以来所有学生的成绩表;建有2000多位知名校友人物档案。 

  曾被用于交大教学的“浅间丸”号客邮轮模型。 

  董浩云航运博物馆设立于徐汇校区新中院。楼高二层,西式建筑,内有天井,是学校早期学生宿舍,距今已有90多年历史,充溢着历史的沧桑况味。 

  博物馆内的中国航运史馆通过大量的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模型及航海贸易物品,概括反映了中国古代自新石器时期以来的舟船及航运历史。 

  上海交通大学成果展示馆位于闵行校区陈瑞球楼一楼,为展示学校发展成就和传播学校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以珍贵的实物展品和多媒体电子展屏,通过详实的文字、丰富的照片、直观的图表展示学校发展历史以及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果。激励青年才俊奋发前行,当为交大之光,中国之光,世界之光,人类之光。 

  展厅厅里,展示着我校研发成功的全国第一张氯碱工业全氟离子膜。这项研究打破了国外垄断和禁运,大大提升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在新材料领域的科技竞争力。 

  “天麒号”是亚洲最大非自航绞吸挖泥船,主要用于国内外大型疏浚工程,采用海水替代牛油润滑绞刀轴,可避免对海洋的污染。它的展出,彰显了交大在船建工程上的卓越贡献。 

  由我国著名的深潜技术专家所设计的“7103深潜救生艇”,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两艘潜艇在水下成功对接的国家,为我国的深潜事业开拓了更广的疆域。 

  坐落于思源湖畔的上海交通大学“程及美术馆”由已故美籍华裔水彩画大师、美国艺术院终身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顾问教授程及先生捐建。临水而建的美术馆典丽优雅,是集展览、藏画、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美术馆,是交大学子艺术欣赏、教学的重要场所。 

  美术馆建筑设计独特巧妙,充分利用穹顶的自然光,与馆内陈展的绘画、书法等艺术品相得益彰。 

  程及先生将我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用材如宣纸、毛笔等,融会于西方水彩画中,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馆藏程及先生捐赠给交大的35幅原作。 

  赵朱木兰纪念馆所在的木兰船建大楼,由交通大学校友赵锡成先生捐建。纪念馆纪念着赵朱木兰女士用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所诠释的博爱精神,也承载了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所彰显的感恩与责任。 

  “这里不仅包含着我们一个家庭的故事,也是所有经历过困难而走向成功的家庭的缩影。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来看一看,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得到激励和成长的力量。”美国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女士在赵朱木兰纪念馆,参观母亲的生平事迹展览后,感恩母爱,寄语年轻学子。 

  纪念馆内容丰富,展出赵朱木兰女士生平珍贵图片140余幅,实物60余件等。有赵朱木兰女士与中美两国元首的多次合影。 

  展馆运用图片、灯箱、实物、视频、配音、模型等表现形式,展示赵朱木兰女士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诠释了木兰女士博爱、乐观、坚毅、进取的精神境界。馆藏实物“心梅号”船模不仅是现代环保货轮的缩影,更是赵朱木兰女士与其家人间的情感纽带。 

南洋通讯社 胡冰 陈睿
南洋通讯社 王运帷 魏祯琦 胡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