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上海交大城市文化传播中心推出首批重要成果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0日报道 (记者 许婧) 上海交大城市文化传播研究丛书研讨会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张元济讲堂举办。会上还举办了上海交大城市文化传播中心聘任仪式,来自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受聘为中心首批高级研究员。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瞄准中长期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提出并着手建设城市科学新型交叉学科,致力于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战略框架及应用方案。201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应运而生,该院系上海交大与多个国家部委签约共建的智库机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城市群、都市圈、都市区、都市、城市、城镇、传统村落等空间层级,在人文城市、都市文化、智慧城市、新城新区、工业遗产、设计之都、艺术之城、城镇化率预测、城市现代化等领域均有重要的理论原创成果和实践应用案例。自主研发有中国城镇化率、文化和旅游消费等预测系统。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目前已成为中国人文城市学派的开创者和领军团队,同时也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科学理论传播与发展政策咨询的公共文化平台。

作为城市文化研究和人文城市规划设计探索的引领者,交大城研院曾出版国内首部《都市文化原理》,率先提出创建中国人文城市学派,建立了都市文化学、文化型城市化、文化型城市群、人文型智慧城市、文化型传统村落等重要理论,并在长三角、京津冀、北部湾、中原、成渝等地的城市规划和评估中展开实验,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城研院大力开展文化战略和文化旅游消费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文化规划前期研究,文化和旅游部特色文化小镇、文化和旅游消费报告、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标准、文旅产业展会标准等项目,主持完成的《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由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函〔2019〕71号),系首个国家文化类试验区,应邀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进行第三方评估并出具报告。在城市文化理论、人文城市规划、文化和旅游消费等方面居于国内领军地位。

为持续推进中国人文城市学派理论建设,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作用,交大城研院和交大出版社联合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文化传播中心,并确立了一揽子战略合作计划。此次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城市文化传播研究丛书》(第一辑),主要包括刘士林《城市中国之道——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化理论与模式研究》、王晓静《我国区域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政策研究(1982-2012)》和《二分尘土:江南人文空间的城镇与村落》、张书成《新中国城市化政策演化过程与评价研究(1049-2014)》、段莉《人口、就业与文化产业研究:文化治理的角度》、于炜《第三类聚居:城乡一元生命体研究》、江凌《长江流域城市文化与治理研究》、王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问题研究:基于中国经验的分析》等8本,既是交大人文城市学派长期积累的一个成果展示,也是双方战略合作迈出的第一步。

从内容上看,《城市文化传播研究丛书》(第一辑)主要包括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历史研究、区域与城市文化研究、产业研究等领域,从总体上看,这些著作都是立足于中国城市化的经验基础,广泛吸收世界城市发展理论成果,以文化引领城市和区域发展为主线,以文化与经济、社会、生态、科技等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既有高度一致的共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路径。

当今世界是城市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化国家,正在走着一条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城市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理论、规划、战略等。本丛书的研究和出版,以国家确定的人文城市战略为旨归,较为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城市理论成果和历史发展经验,对于探索构建城市科学的人文话语,丰富和发展世界城市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为城市政策制定者、城市管理者、城市理论研究者及城市文化建设者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