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苍洱蝶变,提供了怎样的治理经验
沿着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生态廊道一路骑行,湛蓝色的洱海泛起层层波纹,蓝色尽头的苍山巍峨壮观、连绵起伏。曾经的洱海,深受面积缩小、水质污染等“疑难杂症”的困扰,得益于洱海保护精准治理攻坚战,这一油画般的自然图景才蝶变回归。对其他高原湖泊治理而言,“洱海模式”有何值得借鉴的经验?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携手同行?5月27日至29日,2023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云南大理举办,多国驻华大使、我国两院院士、高校及企业代表等近400名中外嘉宾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为主题,共论苍山洱海...2023年06月03日光明日报
-
科研激情 在九天绽放
航天员刘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礼堂向现场观众挥手致意。新华社发哈尔滨工业大学航模协会的学生在航模点火发射前进行讨论。新华社发在山东沂南县举办的中国航天日主题科普活动上,孩子们在体验“宇航服”。新华社发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在山东青岛徐水路小学科技教室,孩子们体验“纸杯火箭”实验的乐趣。新华社发编者按“戴眼镜的教授上太空了!”“三位航天员,两位85后”“科研人拥抱‘星辰大海’”……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其中,36岁的大学教授、载...2023年06月02日光明日报
-
陈竺获首届上海交大“睿远科技大奖”医学科技奖
为表彰在科学前沿探索中做出世界公认的重大贡献的杰出“交大人”,近日,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睿远科技大奖”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包兆龙图书馆举行。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荣获首届“睿远科技大奖”医学科技奖。陈竺创建了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协同靶向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理论体系,实现了临床转化研究的重大突破,使该类白血病的5年无病生存率达到95%以上,成为第一个可被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获得首届睿远科技大奖是至高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2023年05月26日光明日报
-
上海科技奖 | 上海交大五博士创业,摘下“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上海拓璞生产车间上海光华路888号的重装厂房内,轰鸣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着。这里组装的通用型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预计今年销售将突破百台。它的出现,有望给中国装备制造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研发这款工业机床的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宇晗等五位毕业于上海交大的博士共同创立。16年来,他们跨越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鸿沟,发明了大型柔性零件的精密加工方法——镜像铣,解决了飞机和火箭超大超薄柔性曲面的绿色高精高效加工难题。镜像铣作为一款数控机床,是高端工业母机的典型代表...2023年05月26日文汇报
-
“嘉木成荫 墀耀万春”情景式党课在上海交大首演
“1919年7月16日,在爱国企业家杨文震先生所设立的供电公司的帮助下,位于江苏省吴江市的震泽镇首次通电。伴随着灯火通明的激动时刻,杨文震先生的孙子杨嘉墀也在这一刻降生……”近日,“嘉木成荫墀耀万春”情景式党课在上海交大首演。伴随着讲解员饱含深情地讲述,观众身临其境般领略了杨嘉墀院士波澜壮阔的一生。本次党课以“科教兴国开创未来——‘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杨嘉墀校友专题展”为蓝本,生动彰显了杨嘉墀一生“知识报国、科研报国”的拳拳之心;大力弘扬以杨嘉墀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们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斗争精神,鼓...2023年05月26日光明日报
-
如何构建智能制造行业新生态?
智能制造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涉及多种前沿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其中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边缘计算、网络安全、数字孪生等。这些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价值。然而,当前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瓶颈与难题。新技术如何被正确加以应用、企业管理者如何正确理解数字化的真正内涵,这些都是直接影响企业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成立五周年之际,联合每日经济新闻重磅推出十期“知行天下·行研中国”专栏,每期邀请“1名安泰行研专家+1名业内专家”,围绕行业热点、...2023年05月31日每日经济新闻
-
林忠钦院士参加中国科协《领航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主题文艺展演
献礼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林忠钦院士参加中国科协《领航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主题文艺展演,诗朗诵《致我们》。(点此播放视频)2023年05月31日中国教育发布
-
上海交大戴智华:社会资本如何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解决社会资本助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个“细绳子”问题,可望助力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技术要素市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死亡谷”与“细绳子”如何突破横亘于实验室与市场之间的阻碍,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很多高教界人士经常思考的问题。从高校的科技成果到客户手上使用的产品...2023年05月28日文汇报
-
十年磨一剑,王宇晗团队破解国际制造难题,获上海技术发明特等奖
人民网上海5月26日电(记者葛俊俊)国产大飞机和运载火箭对可靠性、轻量化、大载荷的性能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蒙皮是决定飞机疲劳寿命的主承载零件,占机身面积的80%,重量的21%。飞机蒙皮和火箭燃料储箱箱底属于大尺寸大柔性超薄曲面,无法采用常规机械铣削加工,是国际公认的制造难题。5月26日,上海交大王宇晗带领团队完成的“航空航天大型曲面蒙皮/箱底双五轴镜像铣削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特等奖。该项目在高端镜像铣削技术与装备领域取得突破,支撑了国产大飞机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与批产。攻坚克难,镜像...2023年05月26日人民网
-
提升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水平 三省一市共同推动健康卫生事业
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5月20日,以“中国式健康现代化:理论·道路·示范”为主题的2023第三届健康长三角峰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峰会共设主会场和12个平行分论坛与专题论坛。峰会强调,要不断提升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水平,以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推进跨学科、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为长三角的健康事业发展凝聚共识、促进行动,为全面推进中国式健康现代化、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力量。会议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安徽省卫生...2023年05月22日央视网
-
300余名大咖云集 聚焦应用数学成果落地 智领未来
5月20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以下简称“学会”)第三届“数学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隆重开幕。来自全国的300余名数学界及产业界专家、多家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代表、企业界代表、学生代表相聚沪上,聚焦数企合作主题,探讨应用数学自主创新、产业融合应用及前沿发展,为加强数学界与产业界的合作交流、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CSIAM自2021年起评选认证应用数学落地成果,旨在鼓励更多的应用数学项目成果转化落地、助推产学研融合创新、促进应用数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获得了数学界...2023年05月22日央视新闻
-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第三届数学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隆重开幕
5月20日上午,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第三届“数学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沪开幕。来自全国的300余名数学界及产业界专家、多家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代表、企业界代表、学生代表相聚沪上,聚焦数企合作主题,探讨应用数学自主创新、产业融合应用及前沿发展,为加强数学界与产业界的合作交流、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开幕式上发布了2022年及2023年评选认证的CSIAM应用数学落地成果。由西安交通大学薛江、孟德宇、徐宗本等共同完成的“OFDM系统高频相位噪声消除”,由浙江大学孔德兴、浙江德尚韵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吴法、王守超等...2023年05月21日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