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五载回眸映初心 科学创新再启程
上海交通大学吕志和科学园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交叉博士生学术论坛举行
11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吕志和科学园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交叉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吕志和科学园举行。本次大会以“五载回眸映初心 科学创新再启程”为主题,系统回顾五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吕志和科学园融入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发展的奋斗足迹,全面展现科学园在推进学科交叉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共话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屈炜,浦东新区副区长李慧,张江科建办主任肖健,上海科学院院长孙真荣,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处副处长蒯本君,浦东新区区委委员、张江镇党委书记王庆,浦东新区组织部人才局处长梁云朝,浦东新区教育局党政办主任陆源锋,区教育局高校联络组徐志刚,张江高校派出所副所长池骋迪等上海市区政府相关单位代表;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副主任秦文明,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文革,上海前瞻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桥石,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科学家陈鸣、吕旭杰,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璐,曙光医院党委书记周强峰、副院长刘巍峰,上海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娜,张江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楼琦,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主任助理王春鹏,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文献等周边相关单位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原党委书记马德秀,原校长谢绳武,原副校长、原张江校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吴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张安胜,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方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汪后继,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朝阳,以及各机关部处、院系代表,吕志和科学园在园师生代表出席活动。活动由张江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梁齐主持。

大会上,吕志和科学园首先发布《同心筑路 共赴新章——我们的征程》专题宣传片。视频从园区建设启动会到灯火通明的科创高地,系统回顾了吕志和科学园五年以来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抢抓机遇、持续奋斗的峥嵘岁月,全面展示了科学园当前在科学研究、属地化育人、合作交流、文化建设等领域的可喜成绩。

杨振斌在致辞中表示,吕志和科学园的建设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也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生动实践。五年来,吕志和科学园在高水平人才引进、科学研究、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面向未来,园区建设要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升跨学科跨领域跨组织的协同攻关能力;要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交叉学科的实践中不断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持续深化科研组织模式改革,充分释放创新创造的内生活力。

屈炜在致辞中表示,吕志和科学园五年来的扎实进展,不仅是上海交通大学在交叉创新领域的生动例证,更是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的集中体现。他指出,这片充满活力的科研沃土,正与张江科学城的三大先导产业需求形成深度融合。屈炜强调,上海市科委将持续支持吕志和科学园的建设与发展,期待园区能够更好地融入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局,在服务城市发展与国家战略的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张江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田长麟作“五载回眸映初心,科学创新再启程”的张江高等研究院院情发展报告。他从人才引育、学生培养、前沿研究、成果转化四个方面展开,系统回顾了张江高等研究院五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建设发展成效。他谈及,在历任领导的接续奋斗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张江高研院高水平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属地化育人模式特色日益凸显,交叉学科突破性成果持续涌现,产学研融合生态不断夯实。立足新起点、面向新征程,田长麟表示,张江高研院将继续秉持初心、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为构建区域创新生态体系持续贡献“交大智慧”与“高研院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执行主任周永丰作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2021-2025建设发展报告。周永丰系统介绍了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的整体情况,并全面回顾了五年来中心在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创新、学生培养与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谈及,科学研究工作应注重变革性、独特性与创新性,并要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年科学家确立独立的研究方向,为他们营造敢于变革、勇于突破的科研环境与条件。而在未来,中心也将持续致力于培养顶尖科学人才,贡献变革性成果。

周强峰、田长麟分别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交大张江高等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曙光医院是上海享誉盛名的百年医院,也是与吕志和科学园比邻而居的好朋友,双方在业务共建、人才共育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多项合作。此次签约将正式打通急救绿色通道,并对前期共建合作成果作进一步延伸和深化。肖健、王璐、刘巍峰、方曦、汪后继、梁齐见证签约仪式。

杨文革、曾乔石、田长麟分别代表北京高压科学中心、上海前瞻物质科学研究院、上海交大张江高等研究院三方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瞄准高压科学广阔的新空间和新机遇,上海前瞻物质科学研究院致力于极端条件物质科学基础研究的颠覆性突破,期待未来大家能够充分整合、发挥各自在学科前沿、科研平台与创新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协同攻关。孙真荣、陈鸣、吕旭杰、秦文明、于朝阳、梁齐见证签约仪式。
饮水思源,薪火相传。大会上,吕志和科学园学生代表向学校老领导代表马德秀、谢绳武、吴旦、张安胜分别献上鲜花。一束鲜花,承载着全体师生最诚挚的祝福,也象征着交大精神的接力传承。现场,老领导们分享了他们的感想并对吕志和科学园的未来表达了殷切期望。全场以热烈的掌声,向老领导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吕志和科学园高度重视人才的高质量发展,将香港嘉华集团创办人吕志和博士及吕氏家族慷慨捐赠的2.5亿善款专门设立为吕志和人才发展基金,为人才助力、为科创加速。人才发展基金的资助群体为在园区开展研究工作的师生以及对园区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者。大会上,“吕志和人才发展基金”颁奖典礼开启,旨在表彰2024、2025年在科研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学者、在园区建设中默默奉献的管理人员,以及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


方曦、于朝阳为吕志和人才发展基金2024、2025年度博士生奖学金(优秀奖)获奖同学颁奖。他们是:徐秋晨、刘孝涛、耿世涛、周正红、孙宁、张宇轩、周文博、房帅帅、赵诗音、韩阳、欧阳兆锋、魏晨昱。

孙真荣、汪后继为吕志和人才发展基金2024、2025年度博士生奖学金(卓越奖)获奖同学颁奖。他们是:张晓慧、蔡悦铭、王艺燕、李晓童、杨凯旋、唐姗姗。

屈炜、肖健为吕志和人才发展基金2025年度管理服务奖获得者颁奖。该奖项旨在表彰为吕志和科学园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默默奉献的管理人员。今年的获奖者是教职工印珊珊(张江高等研究院)、张梦(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

杨振斌、李慧为吕志和人才发展基金2024年度科学突破奖获得者颁奖。该奖项旨在表彰在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杰出学者。此次获奖者为倪俊(张江高等研究院 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

在科学前沿讲座环节,首届“吕志和年度科学突破奖”获得者、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倪俊副教授作题为《人工多酶复合体的理性设计》的学术报告。他从颠覆传统空间临近性理论、介绍理性设计工具iMARS的开发及其在香兰素合成、塑料降解等领域的成功应用等方面展开,为与会师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工多酶复合体理性设计的创新理论与应用价值。团队此前在Cell发表论文,破解50余年多酶组装无标准难题,研发首个人工多酶复合体理性设计工具iMARS。该工具含上千种linker数据库,可快速预测多酶复合体活性,在白藜芦醇合成等场景成效显著,推动多酶组装进入理性设计时代。报告中分享研究历程与iMARS应用前景,展现人工智能赋能合成生物学的潜力,为医药、工业等领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下午,首届交叉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吕志和科学园6号楼2楼宣讲厅举行。本次论坛以“交叉融合”为主题,旨在为博士生搭建一个高水平、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论坛由张江高等研究院学生培养办公室副主任、思政教师李莉伟主持。

张江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田长麟首先作论坛致辞。他指出,当前交叉融合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吕志和科学园以此论坛为平台,既是对五年育人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向学科深水区进军的号角。他对博士生提出三点期望:一要勇做“开创者”,敢于突破学科界限,开拓研究新境;二要锤炼“表达力”,善将复杂深奥的成果清晰传递;三要善用“平台力”,依托园区的集聚优势,成长为支撑国家战略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在学生汇报环节,来自不同中心的9位优秀博士生同台竞技,汇报内容横跨有机化学、人工智能驱动材料设计、先进透射电子显微学、能源催化、电化学储能、酶工程、肿瘤免疫等多个领域。他们以扎实的研究功底、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清晰的逻辑表达,充分展现了吕志和科学园博士生卓越的科研能力与跨学科视野。现场专家评委精准点评、参会师生踊跃提问,在思想交锋中深化了对跨学科问题的理解,为后续研究搭建了合作桥梁。


为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本次论坛采用邀请专家评审与现场与会学生打分相结合的方式。经过严格评审,最终,王嘉伟获一等奖,肖诚禹、刘鹏宇获二等奖,周文博、耿世涛、李自闯、刘德海、杨凯旋、杨山林等获三等奖。

张江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梁齐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参赛学生的卓越表现。他强调,本次论坛是构建交叉学科学术共同体、打造创新育人生态的重要实践,其核心要义在于鼓励学生突破学科界限,从不同领域汲取研究灵感与方法。他建议同学们认真吸纳专家意见,持续提升科研能力,并表示高研院将以此为契机,把交叉博士生学术论坛打造为吕志和科学园重要学术品牌,坚持“让学生做主场”,为拔尖创新人才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前路风劲,扬帆正当时。立足新起点,吕志和科学园即将开启新的奋斗征程。本次大会是对过去成果的回顾展示,也是对初心愿景的重温叩问。五载春秋,吕志和科学园已从一张蓝图变为人才汇聚的科创高地。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吕志和科学园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向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前沿阵地奋勇前进。
-
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