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天语解道,格物致远”李政道先生百岁诞辰纪念大会在李政道研究所举办
2025年11月22日上午,由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天语解道,格物致远”李政道先生百岁诞辰纪念大会在李政道研究所天问厅举办,并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浙江大学物理学院设置分会场。在李政道先生即将迎来百岁诞辰之际,数百位科学界、教育界、艺术界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共同向这位科学巨匠致以崇高敬意。

李政道先生长子、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馆长李中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和生院士,北京大学吴云东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院士,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罗民兴院士,浙江大学林海青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赵振堂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赵红卫院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梁云鹤,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周善贵,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安俊堂,李可染之子、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垂林,上海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郭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黄红,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宋为,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肖健,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敏栩,浦东新区民政局副局长洪峰,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殷秀峰,张江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韩国飚,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管委会主任刘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李政道先生“忘年至交”张杰院士,原校长林忠钦院士,原副校长吴旦,校董、上海市政协常委、香港上海浦东联会会长郑建好,校友、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毛丞宇,校友、姚基金理事长、亚洲篮球联合会主席姚明,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汪后继,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朝阳,校长助理、人力资源处处长胡昊,校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杨明等嘉宾出席纪念大会。

纪念大会由张杰院士主持。活动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及兄弟单位、学术团体、新闻媒体等多平台进行全球中英文线上直播,近100万名观众在线收看。
自2024年11月以来,致敬李政道先生的纪念活动在各地接续开展。包括李政道人生之路研讨会、“格物政道、赓续荣光——致敬李政道先生”主题活动、李政道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育人为本李政道校友大会”、“李政道先生与上海”——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两天前刚刚在李政道研究所举办的浦江创新论坛物理与天文分论坛等,共同回顾了李先生卓越的科学成就与深厚的家国情怀。本次纪念大会作为系列活动的总结,从多个维度再次回顾了先生跨越百年的传奇人生,旨在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转化为迈向未来的坚定力量。站在李先生铸就的光辉起点上,一代代后来者正接续奋斗,奋力书写属于新时代的答卷。李政道先生的精神之光,将持续照亮未来育人育才的新征程。

杨振斌简要介绍了李政道先生在物理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分享了李先生炽热的祖国情和浓烈的报国愿,回顾了李先生家族与上海交大的深厚情缘。他指出,李先生将包括诺贝尔奖章在内的八万余件珍贵资料托付给上海交大,这不仅是一份厚重的信任,更是一笔无价的精神与知识遗产。为传承与弘扬李先生的科学精神与育人理念,学校也相继建设李政道图书馆、成立李政道研究所、创办李政道物理班。未来,学校将系统推进李政道先生学术成就与育人理念的研究、阐释与传播,并期待各高校和机构加强合作、汇聚智慧、整合资源,构建科学家精神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新格局。

梁云鹤在致辞中分享了李政道先生建言中国博士后制度建设的往事,指出李先生始终关心关注中国博士后事业的发展,在担任中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期间,每次回国都专门了解博士后工作发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关心下,在李先生的支持推动下,中国博士后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博采科学精华,士当为国争光,后辈定能居上”,梁云鹤引用了李政道先生为首届中国博士后学术大会的题词并表示,未来会继续带着李先生对中国博士后的殷切期盼前行,为青年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李中清致辞,对所有参与系列的单位、机构和个人致以诚挚谢意。在过去十五个月里,李政道先生的生平、学术成就、专业贡献及其科学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礼赞,反响热烈。目前,苏州市李政道教育与科学基金会已揭牌成立,苏州李政道学校和苏州市李政道博物馆正在筹建中,浙江大学与北京大学也在积极推进“李政道纪念馆”的建设。由李政道图书馆和李政道研究所牵头,一系列聚焦李政道先生精神遗产和育人成果的学术研讨活动和展览纪念活动正持续推进,未来计划以上海为原点,于2027年前延伸至杭州、北京、苏州,并拓展至甘肃兰州、江西赣州等地。李中清总结道,李政道先生与其后辈们的育人故事,必将更深刻地融入国家发展的宏阔叙事中,成为其中永续的篇章。

李政道先生的一生,是一部浓缩的现代科学史与中国科教事业发展史。为了让更多公众了解这位物理巨擘的传奇,纪念大会现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国家记忆》栏目携手上海交通大学打造的纪录片《大师者李政道》先导片正式发布,即将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该片共分《传道》《授业》《解惑》三集,通过大量首次公开的珍贵历史影像、书信资料与当代科学家的访谈,生动再现了李政道先生育人为本、甘为人梯的大师者风范。
李政道先生满怀拳拳赤子之心,自1972年首次回国起,他用数十年的躬身实践,以战略科学家的高瞻远瞩,为中国人才培养和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对于少年求学时期所获机遇的珍视,促使李先生在后来的岁月中着力帮助更多年轻人获得机遇,帮助祖国构建起一套覆盖青年人才成长全周期的培养体系。为深切缅怀先生的卓越功绩,纪念大会主旨报告围绕“物理巨擘李政道”“育人为本李政道”“开拓创新李政道”“科艺融合李政道”四个主题,完整回顾李先生的成就与贡献,感悟其穿越时空的智慧与情怀。

“主旨报告一:物理巨擘李政道”由王贻芳主讲,他以《科学巨擘 天语解道——李政道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科学贡献》为题,对2025年3月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举办的李政道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进行了回顾,总结了李政道先生的学术成就及其为中国科教事业、人才培养所作贡献,展现了李先生学术思想对科学界的深远影响。



“主旨报告二:育人为本李政道”分别聚焦“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CUSPEA)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秦惠䇹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䇹政基金)”这三个与李政道先生密切相关的人才培育项目,回溯了李政道先生倾注半生心血的育人之路。林海青作《CUS-PhD-EA与杭州会议总结》报告,对2025年6月在浙江大学举办的“育人为本”李政道学术思想研讨会进行回顾,探讨了李政道先生的教育思想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深远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院长、物理学院严济慈讲席教授卢征天作《合肥会议总结》报告,对2025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的“育人为本李政道校友大会”进行回顾,总结了中科大少年班这一开创性教育实践的历史意义。安俊堂带来《䇹政基金与兰州大学》报告,回忆䇹政基金在兰州大学设立的历程,并概述了基金在兰州大学运行二十七年以来取得的成绩。

大会现场还特别发布了《机会与成就:CUS-PhD-EA中国赴美博士生留学项目(1979-1989)访谈录》视频。该片通过曾参与CUS-PhD-EA项目的学者亲身讲述,真实再现了这一机会如何深刻改变了一代学子的人生轨迹与学术事业。时光流转,当年负笈海外的青年学子们,如今已成长为中国科学界的坚实脊梁,在各自领域里擎起一片天空。半个世纪以来,近1700名CUS-PhD-EA校友们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动力,更在全球范围内播撒下创新的种子,结出影响深远的硕果。

“主旨报告三:开拓创新李政道”由KEK名誉教授、RIKEN客座首席科学家Shoji Nagamiya主讲。他以《我的追忆——李政道教授与相对论性重离子物理》为题,回忆了与李政道先生的合作往事,展现了李先生作为一名世界级物理学家,在推动相对论性重离子物理这一前沿领域发展中所秉持的开放视野,与搭建国际科研桥梁的卓越实践。

“主旨报告四:科艺融合李政道”由李庚主讲。他以《物理学巨匠——李政道博士给我们的启示》为题,分享了李政道先生在科学与艺术融合探索中的实践与成果,呈现了李政道先生鲜为人知的“人文一面”,展现了这位物理学巨匠兼具理性与感性的人格魅力。

张杰作题为《李政道与未来》的总结报告,为纪念大会画上圆满句号。他在报告中系统回顾了李政道先生卓越的科学成就及其为中国科教事业与人才培养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并以此为基础,展望了李政道研究所与李政道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蓝图。自2016年11月28日成立以来,李政道研究所已经汇聚了13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优秀科学家,聚焦极端宇宙条件下物质起源与演化这一根本性科学问题,发挥大科学研究范式的优势,向着汇聚世界一流人才,形成基础研究的“上海学派”,到2035年建成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基础科学研究所的目标迈进。李政道图书馆承载着李先生的科学理念和育人初心,未来将以“启迪励志,惠及后人”为使命,立足图书馆、档案馆、科学家博物馆、科技馆与艺术馆、与研究平台“五位一体”定位,致力于打造一个融科研、科艺与科学家精神于一体的新型综合育人空间,为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贡献独特力量。在报告结尾,张杰引述李政道先生对宇宙与人类文明关系的深刻洞察,并借李所“天问长卷”为喻,指出这幅描绘宇宙起源演化与人类求索的画卷“远未完成”,其未来“正等待我们每一个人亲手去绘制”。他呼吁全体与会者以探索的勇气、育人的热忱与交融的智慧,共同执笔,将李先生的精神化为照亮未来科学之路的星河。
出席活动的还有来自浦东人才工作局、浦东教育局、张江科学城综合党委、浦东出入境中心、张江高校派出所等单位代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大学、西湖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协、苏州科协等高校院所及学术组织代表,来自CUSPEA学者协会、䇹政基金管委会以及关心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和李政道研究所的校友、企业家和合作单位代表,以及来自上海交大各机关部处、兄弟院系的领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