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大全球首发,量子科学计算平台UnitaryLab实现科学计算软件的“量子跃迁”

11月22 日,“量子智算・升维未来”量子科学计算平台UnitaryLab 1.0 发布会在大零号湾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惠,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屈炜,闵行区副区长谭瑞琮,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出席发布会并发表致辞。

图片1.png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谢资清,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然,上海科学院副院长宋扬,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实验处处长仲东亭、基础处副处长费明钰,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技术进步处副处长葛文政,上海大零号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亚云,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金石,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盛鑫军、地方研究院管理处处长徐兵等产学研各界合作单位代表应邀出席,共同见证上海交大量子科学计算领域的这一重磅成果发布.

曾小勤.png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在致辞中介绍,当前量子科技正处于向产业应用转化的关键阶段,量子系统高效模拟是推动这一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基础。他高度肯定了上海交大金石、Nana Liu量子科学计算团队原创的“薛定谔化”方法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指出该研究成功攻克了偏微分方程量子模拟的核心难题,显著拓展了量子计算的应用边界。曾小勤表示,UnitaryLab 1.0 平台的正式发布,不仅意味着传统计算效率瓶颈得到有效破解,更让原本“高高在上”的量子计算技术变得 “触手可及”。未来,上海交大将以 UnitaryLab平台为重要纽带,持续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推动量子算力革新的成果真正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惠及人类社会发展。

李惠.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惠在致辞中,对 UnitaryLab 1.0 平台的理论创新价值与产业应用潜力给予双重肯定。她指出,传统计算在高维复杂问题求解中长期存在局限,而上海交大团队凭借原创性方法突破了这一理论桎梏,成功搭建起量子计算与科学模拟之间的关键桥梁,实现了从理论创新到工具落地的完整闭环。李惠院士强调,该成果兼具前沿科研支撑、高校教学实践与产业场景适配的多重属性。她表示,UnitaryLab 1.0 平台的发布,不仅将极大拓宽量子科技的产业应用想象空间,更能为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进而催生更多跨学科创新成果,为量子科技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屈炜.png

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屈炜在发言中,介绍了上海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总体布局与重点行动方案。他对UnitaryLab平台未来的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表达了殷切期望,并表示上海将从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生态构建等多维度持续发力,大力吸引海内外量子领域顶尖人才来沪创新创业,加快推进量子科技与产业高地建设,持续突破更多服务国家战略、具备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

谭瑞碂.png

闵行区副区长谭瑞琮在发言中提到,诞生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 UnitaryLab 平台,其成功落地是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助力 “交大系” 科创企业成长的生动缩影。他表示,闵行区 “大零号湾” 已通过构建基金矩阵、完善全链条孵化载体,形成了成熟的科创培育体系。未来,闵行区将持续强化创新策源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从 0 到 1 的原始创新,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的 “核爆点”,为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的孕育与转化提供最优生态。

张小群.p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科学处特地发来贺信,由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小群代为宣读。贺信中提及,团队原创的“薛定谔化”学术成果已入选基金委数理学部五年成果巡礼;同时明确指出,量子科学计算平台UnitaryLab 1.0的发布,是在量子科技这一重要未来产业领域开展的极具价值与创新性的探索实践,为相关领域科研与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group photo.png

本次发布会汇聚全国顶尖学者、科研人员、行业专家及企业与投资方代表,在各方的共同见证下,量子科学计算平台 UnitaryLab 1.0 进行了首发仪式。

UnitaryLab 1.0 的核心优势源于上海交通大学金石、Nana Liu 团队提出的的“薛定谔化” 系列量子算法。该算法创新性地将所有的线性偏微分方程转化为量子系统可直接处理的酉演化形式(薛定谔型方程),解决了传统量子算法难以适配复杂科学工程计算问题的行业痛点。

“薛定谔化” 量子算法框架的突破,大大拓展了量子计算可解决的科学与工程问题的边界, 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算法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4年年度报告,是该年数学领域唯一代表性成果。该算法实现了量子计算与经典科学工程计算的高效衔接,降低了量子计算的应用门槛,为金融、能源、医疗等行业的复杂计算问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对推动量子计算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胡俊鹏.png

UnitaryLab 软件开发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胡俊鹏博士对UnitaryLab 1.0 进行了功能演示与讲解。

胡2.png

胡俊鹏博士介绍到,过去,想用量子计算解决复杂问题,不仅需要深厚的量子物理、高等数学知识,还得精通计算机编程和量子电路,需要跨领域专家组队协作,才能完成从建模到求解的全流程。工程师、科研人员、高校学生,即便有计算需求,也因 “门槛太高” 望而却步,这严重制约了量子计算的普及与应用。UnitaryLab 的核心使命,是以 “薛定谔化”、线性代数、优化等各类量子算法为基础,构建一个全流程、上手快的量子科学计算平台,旨在让强大的量子算力真正走出实验室,服务于科研与产业创新。平台的功能优势体现在:全流程易用化,从 “专家专属” 到 “科研小白可用”;多场景全覆盖,一套平台适配 “教学 — 科研 — 产业” 全链路;定制化+硬件兼容,破解 “需求难匹配、硬件不兼容”。

签约.png

围绕 UnitaryLab 1.0 平台释放的合作机遇,发布会上举行了签约仪式。各合作单位将依托平台全流程量子计算工具与核心算法优势,携手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论坛.png

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镭主持圆桌论坛。他与上海国盾量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量子计算云平台负责人储文皓、元禾原点合伙人姜明达、北京大学教授李若、复旦大学教授李晓鹏、深圳十沣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营销官荣劼一道,围绕量子科学计算领域的人才培养、技术适配、场景落地、生态建设等核心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本次发布会生动展现了上海交通大学在产学研深度融合领域的实践成果,为多方协同创新树立了优秀范例。作为主办方,上海交大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交叉融合的独特优势与雄厚科研创新实力,为发布会的圆满举办提供了坚实保障与有力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的量子科学探索,始终与国家战略需求同频共振。从传承“敢为人先”的科研基因,到如今在量子科技“无人区”的持续突破,交大人从未停下追赶前沿的脚步。量子科学计算平台UnitaryLab 1.0的正式发布,不仅成功攻克了传统计算的效率瓶颈,更首次为科研人员、企业工程师提供了从算法设计到模拟验证的全流程工具。 量子科技的发展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征程,而是需要产学研用各方携手同行的事业。上海交大愿以UnitaryLab 1.0平台为纽带,凝聚各界创新力量,在量子科技的赛道上勇毅前行,让算力革新的成果真正服务国家发展、惠及人类社会。

INS
自然科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
张欣洁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