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国家安全学科高水平建设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
2025年11月1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国家安全研究院和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国家安全学科高水平建设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学校国家安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各高校相关学科院长、负责人以及众多教学科研骨干齐聚一堂,共同聚焦国家安全领域的前沿趋势与战略任务,深入交换学术观点与实践经验。会议旨在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为服务国家安全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与可行方案。

当天上午,论坛开幕式在徐汇校区总办公厅2号会议室举行。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在开幕式致辞。他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了战略部署,为国家安全事业和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政治责任,更是教育使命;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更是高校学术与科技创新的时代担当。面对推进国家安全学科系统谋划和高水平建设这一紧迫任务,高校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优化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打造国家安全理论研究的高地、政策咨询的智库和人才培养的摇篮;要从坚持理论先行、推动实践融合、创新育人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力,共同夯实国家安全学科发展根基,为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顾红亮在开幕式致辞。他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上海市教育系统要落实好教育部工作部署,以“六个衔接”的思路推进学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支持各高校发展国家安全学科。聚焦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希望各高校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突出交叉融合的特色和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夯实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为建设高水平平安中国筑牢人才根基、提供智力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兴浩作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学科建设情况汇报。他表示,建设国家安全学科是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背景下产生的。面向未来,要始终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将国家安全学科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全局,继续聚焦平安中国与社会安全、大安全大应急体系、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深海安全与资源安全四大研究领域,瞄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为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吴文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沈丽丹共同为“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教育案例中心”揭牌。
第一场主旨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彭勃主持,第二场主旨报告由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汪伟民主持。国防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唐永胜少将聚焦国家安全学科高质量发展,提出国家安全学科一方面要加大专门化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傅小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会长孔祥涛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院长肖晞、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张海波等六位专家学者聚焦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内涵原则、关键问题、实践路径等进行发言,为国家安全学科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共设四个平行分论坛。本次论坛汇集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中南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公安学院以及《学术月刊》、《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重点领域开展深入交流研讨。专家一致认为,当前国家安全学科建设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化顶层设计以更好支撑国家安全战略需求。
论坛闭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全国学校国家安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彭勃,对此次论坛做出总结。
本次论坛从理论前沿到实践探索、从人才培养到体系建设,围绕国家安全学科发展的重点议题展开了多维度的深入讨论。此次论坛的圆满举办,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也为进一步提升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