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2025年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在上海交大举办

2025年11月11日,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为主题的2025年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幕。论坛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同指导,上海交通大学承办,上海大学与上海理工大学协办。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话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工作。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杨颉主持论坛。

1.jpg

领导致辞:寄语青年师生传承精神、勇担使命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馨为论坛致开幕辞。她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论坛多年来在营造崇尚创新、求真务实学术氛围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她对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要自觉做科学家精神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要主动做科研诚信与科技伦理的严格遵守者和积极倡导者,要勇于做创新突破的奋力开拓者和自立自强的时代逐梦人,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国家科技强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2.jpg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昕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他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市科协、市教委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学风建设,对激发青年创新活力、筑牢科技强国根基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交大始终将学风建设视为一流大学建设的生命线,通过价值引领、制度保障、文化浸润等系统工程和系列举措,将优良学风的“软要求”转化为人才培养的“硬实力”。期待以本次论坛为起点,与各高校、科研院所继续携手并肩前行,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3.jpg

表彰先进:彰显榜样力量,激发创新热情

论坛对征集活动中涌现出的一批优秀学术论文、工作案例、科学家精神文化作品及“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进行了表彰。本次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41家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千余份投稿,投稿数量创历史新高,最终评选出获奖学术论文209篇、工作案例113篇、科学家精神文化作品42项,31位同学获评“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30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3家单位获“特别贡献奖”。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文艺展演与作品展览:融汇科学与艺术,诠释精神传承

华东师范大学刘攀教授团队带来了根据古代数学家刘徽事迹创作的舞台剧《徽注的世界》选段《子衿在我心》。该作品荣获本届论坛文艺作品二等奖。精彩的表演将历史与现实交织,生动展现了科学家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与理性思考的光芒。

9.jpg

论坛同期举办的“科学家精神文化系列作品展览”集中展示了来自长三角地区高校师生的优秀文艺创作,包括科学家主题原创舞台剧、视频绘画以及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以多元艺术形式呈现了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爱国奉献的精神风貌,构建了科学家精神可视化、可感知的表达空间,深化观众对科学家精神内涵的理解。

10.jpg

11.jpg

主旨报告: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一辈子不后悔

论坛特邀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作主旨报告。孔教授以《投身洱海流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事业一辈子不后悔》为题,深情回顾了他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扎根洱海流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实践与心路历程。他坚守初心、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感人事迹,以及所取得的“全国湖泊治理的生态样本”成就,深刻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爱国奉献、求实创新的崇高精神,令在场师生深受触动。

12.jpg

主论坛在热烈、庄重的氛围中顺利闭幕。杨颉处长在总结中强调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应将“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守护优良学风。

当天下午,论坛还设立开展了三场分论坛研讨,与会师生围绕“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数智赋能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改革”“‘创新实践之星’风采展示”三个议题继续展开深入交流。

13.jpg

14.jpg

本届论坛的举办进一步巩固了长三角地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协同机制,强化了科学家精神的育人功能,为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勇做挺膺担当的奋斗者注入动力。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将持续拓展教育载体、创新育人模式,将科学家精神教育与学风建设深度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内生动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15.jpg

学指委研工办
学指委研工办
史舒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