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第七届社会创业青年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10月25日,第七届社会创业青年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新建楼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担任指导单位,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及社会创业青年论坛组委会联合主办,并得到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等多家单位的共同支持。论坛汇聚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的70余名师生,以及来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企业的各界代表,共襄盛会。论坛开幕式在新建楼319报告厅举行,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沈丽丹主持。

开幕式.JPG

周承书记.JPG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向指导单位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及各支持单位表示感谢,并充分肯定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在推动中国社会企业理论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随后,他对与会青年学者提出三点期望:第一,胸怀国之大者,做有温度的学者;第二,勇于跨界融合,做有创意的学者;第三,坚守初心使命,做有担当的学者。

王杰秀会长.JPG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社会政策研究院院长王杰秀代表指导单位致辞。他高度评价了论坛聚焦前沿、充满青年活力的特质,并肯定了其在推动社会创业交流中的重要价值。他指出,当前我国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领域仍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也也为社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他进一步向青年学者提出三点行动指引:立足时代需求,回应社会真问题;借助智能技术,赋能创业实践创新;依托多元主体,共建社会治理生态。致辞最后,他代表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向论坛主办方及全体工作人员致以诚挚谢意,并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论坛联合发起人李健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与会学界前辈、青年学者及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社会创业青年论坛七年来的发展历程,指出论坛始终深耕社会创业学术研究,持续积累优质成果,并为学术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平台。李健教授强调,当前国家战略为社会创业研究开辟了广阔场域,而新形态、新问题也对传统研究范式提出深刻挑战,青年学者在此背景下肩负重要使命。他就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锚定理论、扎根现实,推动学术研究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二是秉持方法多元创新,拓展研究视野与工具路径;三是坚守学术共同体共建格局,促进资源共享与深度合作。最后,他向论坛主办方及全体筹备与工作人员致以诚挚感谢,并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罗文恩.JPG

嘉宾致辞结束后,会议进入主旨报告环节。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罗文恩首先做了《社会企业发展的中国困境与破解之路》的主旨发言。他强调需要发掘、研究和传播更多优秀的社会企业案例,为行业树立信心,证明社会企业的价值。他以一家提供自闭症康复服务的连锁机构为例,展现了用商业模式打造高品质社会服务的能力。他对青年学者提出三点期望和建议:一是少空谈、多观察,减少空泛的理论研究,多观察和提炼具体、有意义的案例;二是参与案例大赛,鼓励青年学者参与社会企业案例开发与大赛,并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积累案例;三是开阔视野,不要将“社会企业”的定义局限在狭义的认证上,应以更宽广的视角看待“社会创业”。

夏璇.JPG

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夏璇从行业实践者的角度进行了分享。他回顾了中国社会企业认定和培育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经历了从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到认证工作探索,再到政策推动与价值创造的三个阶段。他进一步指出社会企业转型面临着破除认知壁垒、构建创新生态和创造价值共生的三个方面挑战。他呼吁打破政府、商业、公益之间的对话壁垒,加快推动社会企业嵌入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加快与商业和资本的共融,共建包容、专业、高效的中国社会企业生态系统,从而实现价值共创的未来。

在主旨发言结束后,论坛进入了平行分论坛环节。分论坛一“社会企业创新与转型”由吉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挂职)、民政职业大学培训部主任孙钰林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徐铭蝶、澳门科技大学吕靖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宇航、上海交通大学田园,分别讨论了商业企业向社会企业的转型历程、智力障碍人士父母创建包容性社会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社会企业社会绩效、慈善众筹中配捐管理费代偿机制的激励效应等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俞俊利和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倪咸林教授分别从论文规范和学术规范角度给予精彩点评。

分论坛二“社会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由黑龙江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陈阵主持,南京财经大学徐祖辉、上海师范大学李斌、汕头大学徐彩云、上海交通大学张圣分别讨论了返乡创业者创业身份中心性对创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社会企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与内在机制、社会创业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发生机制与实践路径、社区社会企业的运营模式与发展路径等问题。《公共管理评论》常远编辑和浙江师范大学法学院应小丽教授分别对论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分论坛三“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与治理效能”由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李德国教授主持,浙江工商大学陈诗意、东北财经大学艾德洲、大连海事大学梁鹤、湖南大学王茜分别讨论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精准性及其实现机制、行业协会何以助推信创工程、行业协会参与行业治理的身份转换与行动路径、中国社会企业绩效的双重路径等问题。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小进副教授分别从文章架构、分析方法和案例选择等维度予以指导。

分论坛四“社会企业推动价值共创”由浙江师范大学法学院应小丽教授主持,山东大学李延志、湘潭大学王利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胡睿荻、广东药科大学黄英分别讨论了社会企业赋能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社会企业创造多重公共价值的共演机制、价值共创的混合性转向、混合组织何以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等问题。《公共管理评论》常远编辑和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李德国教授分别从论文的问题意识、研究设计及规范性角度给予点评。

分论坛五“社会企业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由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倪咸林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李薇、浙江万里学院袁彦鹏、南京大学王俊懿、上海交通大学薛岩分别讨论了社会企业推动绿色社区治理的网络治理机制、党建引领社区社会企业的逻辑与类型、社区社会企业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实现路径、社区社会企业参与多元共治何以可能等问题。吉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挂职)、民政职业大学培训部主任孙钰林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奎明分别就选题意义、概念界定、研究方法运用等方面展开点评。

分论坛六“社会企业影响力与可持续发展”由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小进副教授主持,北京工商大学晏婷婷、山东大学刘明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邱馨怡、深圳大学叶瑜分别讨论了共益企业均衡型商业向善驱动机制、社会企业如何平衡双重身份、社会企业影响力的提升路径、社会影响力规模化机制等问题。黑龙江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陈阵和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俞俊利分别从文章架构、概念厘定和指标建构等维度予以精彩点评。

期刊编辑圆桌.jpeg

六场分论坛结束后,进入期刊编辑圆桌讨论。圆桌讨论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田园主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王祎编辑、《公共管理评论》秦川申编辑、《中国社会组织研究》张其伟编辑、《公益研究》徐越倩编辑四位支持期刊编辑,围绕期刊基本情况、审稿流程、社会企业议题投稿情况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并为青年学者在学术科研、论文选题、投稿心态等方面提供了宝贵建议。

闭幕式.jpeg

颁发支持单位荣誉证书1.jpeg

颁发支持单位荣誉证书2.jpeg

闭幕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新建楼319报告厅召开,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张录法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田园向支持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最佳论文颁奖.jpeg

在优秀论文颁奖环节,《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王祎编辑、《公共管理评论》秦川申和常远编辑、《公益研究》徐越倩编辑,以及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夏璇主任共同为获奖者颁奖。

会议交接仪式.jpeg

最后,论坛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田园向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罗文恩交接会旗,下一届社会创业青年论坛将在深圳大学举办。

大合照 - 副本.JPG

交接仪式后,论坛进入尾声。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张录法教授致闭幕辞。他再次向所有与会嘉宾、学者及会务团队表示感谢,并对社会创业研究的未来表达了深切期待。在热烈掌声中,本届社会创业青年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王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