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力量之声”专场音乐会唱响菁菁堂
10月17日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0月17日,“力量之声”专场音乐会唱响菁菁堂,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朝阳,近1100名师生校友共同观演。本场音乐会汇聚国内优秀青年艺术家、上海音乐学院师生与我校大学生艺术团师生共同演绎,以“和平之声·青春力量”为主题,通过三大乐章“峥嵘岁月·烽火记忆”“时光漫步·遇见上海”“薪火相传·筑梦未来”,以多样编制与跨界合作呈现家国记忆与当代青年的同频共振。
第一篇章中,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和上音校史馆“海尚音苑”社成员王睿一、潘天行、王冠杰带来精彩演绎,王睿一小提琴独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拉开音乐会序幕,以明亮开阔的旋律,传递出边疆儿女与全国人民同心抗敌的家国情怀,诠释了和平的珍贵;潘天行的竹笛独奏《小八路勇闯封锁线》,以灵动多变的笛音勾勒出少年战士突破封锁的机敏无畏;王冠杰的琵琶独奏《狼牙山五壮士》则运用丰富的琵琶技法,刻画了英烈们浴血奋战、宁死不屈的英雄壮举。上海交大大学生艺术团师生同样带来精彩表现,张宸睿、李禹岐、林弘毅三位同学带来男声二重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在深情与坚韧之间描摹铁道游击队的烽火柔情;秦路老师的女高音独唱《芦花》用婉转悠长的歌声抒写对和平的珍重与向往。通过器乐与声乐的接力,第一乐章在历史与情感的回环中,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致敬。
第二乐章由青年作曲家罗威创作、以“流行美声”与民谣气质相融的《遇见上海》系列组曲,将城市细节化作旋律文本。《外滩漫步》以“秒针60”的节拍定格浦江夜色;《淮海路漫步》《衡山路绿荫》《苏州河》《华山路的下半场》《陆家嘴的末班地铁》在不同时空与街区的切换间,展现上海的包容、多元与日常温度。由高校声乐教师宋罡、余笛、王志达组成的“力量之声”组合以独特的“流行美声”诠释城市主题,使艺术语言与都市叙事相得益彰,令观众在旋律中“漫步”申城。
由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撑的审判三部曲纪录片《东京审判》《亚太战争审判》《正义的审判》也在现场以片段展示,串联历史记忆与交大担当。随后的《松花江上》《绒花》《映山红》《啊,朋友再见》《我们的上海》依次响起,在群体合唱与器乐烘托中,完成从民族苦难到城市新生的审美转换,也让“和平”“正义”“真理”之光在青年一代的接力中愈发闪耀。
在热烈掌声中,全场同声共唱《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把对祖国的深情推向高潮。专场音乐会以青春之名,奏响时代强音,传递和平信念,赓续精神血脉。青年演奏者与声乐演员以专业水准诠释和平与青春主题,艺术家与学生的同台合作,让高雅艺术在校园中生根发芽,也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艺术之美、文化之力。
本场音乐会由上海高校文化育人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文明办)、上海高校音乐文化育人联盟及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艺术团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始终将美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构建“艺术实践+课程育人+文化浸润”的美育体系,本场音乐会是涵育学生艺术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生动课堂。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将持续打造高水平艺术实践平台,激发校园文化创新活力,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人文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