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第二届国际运动分析学术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

9月26日至27日,第二届国际运动分析学术大会(ISACE)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本届大会由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主办,吸引了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学者、专家及学生参与,共同探讨运动分析领域的前沿进展,旨在推动运动科学与运动分析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大会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主任王坤主持。

合影1.jpg

顾锋.jpg

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在开幕式致辞中对远道而来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上海交通大学高度重视学科交叉融合,学校运动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获批,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希望会议以体育为媒,打破学科壁垒,激发创新潜能,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拔尖人才,推动运动科学与工、理、医等优势学科深度交叉,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擘画全球运动科学发展的未来蓝图。

新加坡国立2.jpg

大会发起人、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Jin Song Dong在致辞中介绍了ISACE的创会宗旨与发展愿景。他回顾了首届大会于2024年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的历史,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以本届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运动分析领域创新、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随后,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奥克兰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的与会代表和专家共同见证了国际运动科学联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Sport Sciences, IASS)的成立。未来,联盟将进一步促进运动科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与研究合作。

启动仪式.jpg

大会分别进行了4场主旨报告、6场专题报告、4场研究生论坛及1场创新成果展示,内容丰富,主题涵盖智能运动机器人、运动分析与预测、运动数据统计与建模、运动与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在运动科学中的应用等领域前沿方向。

主旨报告1.jpg

主旨报告2.jpg

主旨报告3.jpg

主旨报告4.jpg

四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分享运动分析领域前沿研究成果:上海交通大学高岳教授以“Legged Robots for Winter Sports”为题,系统阐述了足式机器人在冬季运动场景中的技术应用。上海体育大学刘宇教授围绕“Neuro-biomechanical Enhancement Technology”展开报告,深入解析神经生物力学增强技术的原理与实践价值;昆士兰科技大学Divya Mehta教授聚焦“Longitudinal Biopsychosocial Markers of Health and Performance in Australian Elite Athletes”,通过长期追踪澳大利亚精英运动员数据,提出了多维度健康与运动表现评估模型;哥伦比亚大学Vishal Misra教授以“From CricInfo to Cricket Lens: Engineering the Future of Sports Analytics”为题,回顾了体育数据分析从基础统计到智能可视化的发展历程,并展望运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

专题报告3-2 获奖1.jpg

专题报告5-2 获奖2.jpg

专题报告6-3 获奖3.jpg

专题报告6-5 获奖4.jpg

全景3.jpg

此外,大会还设置6场专题报告,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学者围绕“预测建模”“数据分析”“图像视频处理”“可穿戴设备与数据管理”等领域进行研究成果展示。大会同步开展创新成果展示,展示运动数据分析系统、智能训练辅助系统等前沿研究成果,为“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搭建了沟通桥梁。

圆桌论坛.jpg

研究生论坛1.jpg

研究生论坛2.jpg

为鼓励青年学术人才成长,大会特别设置4场研究生论坛,围绕“运动中的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运动、健康与临床应用”“生物力学、疲劳与表现优化”“青年、教育与运动发展”四大主题,为研究生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论坛现场,青年学子们通过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等形式分享研究进展,与专家学者展开深度互动,创新性研究成果获得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

9月27日下午,大会闭幕式举行。为表彰本次大会中的优秀学术成果与突出贡献者,组委会特设立“最佳论文奖”“最佳报告奖”“研究创新奖”“大会组织服务奖”四大奖项,对表现优异的与会学者和学生进行表彰颁奖,进一步激发了领域内的学术创新热情。

研究生论坛创新奖.jpg

最佳报告奖.jpg

论文颁奖1.jpg

论文颁奖2.jpg

论文颁奖3.jpg

论文颁奖4.jpg

此次第二届国际运动分析学术大会的举办,不仅为全球运动分析领域的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更有助于推动数智技术与运动科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上海交通大学在推动运动科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运动分析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体育系
体育系
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