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2025浦江创新论坛——未来能源创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吕志和科学园举行
9月21日-9月2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上海交通大学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联合承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未来能源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吕志和科学园报告厅举行。论坛以“可再生能源引领能源革命”为主题,聚焦新型能源技术的核心突破与多领域应用融合,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来自政府部门、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所、实验室、行业企业的百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话未来能源创新发展。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郑广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新能源技术处处长赵一新,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兼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执行主任周永丰,上海理工大学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院长、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员佐勋章获得者窦世学,挪威斯塔万格大学教授、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挪威工程院院士郁志新,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讲席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戚亚冰,挪威科技大学教授/华东理工大学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挪威工程院院士陈德,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段学志,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王开学,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朱磊等出席论坛。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梁正主持。
论坛致辞
周永丰为论坛致欢迎辞。他表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以绿色、低碳、可持续为特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和未来方向。在我国“双碳”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能源结构转型与技术创新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本次论坛以“可再生能源引领能源革命”为主题,聚焦绿色燃料、储能技术等关键领域,旨在促进学术交流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能源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赵一新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正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通过布局新一代核能、绿色燃料等前沿技术,攻关超大型海上风电、钙钛矿电池、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并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深远海能源岛等重大场景示范,全面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上海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国际交流,打造全国领先的能源技术创新高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会议呼吁各界共同推动能源科技突破与应用融合,共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
郑广宏在致辞中强调,上海聚焦可持续航空燃料、绿色甲醇和绿氨等方向,系统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和未来产业体系建设。2025年,市科委通过战略前沿专项推动产学研联合攻关,包括华东理工大学陈德院士团队牵头开展的绿色甲醇产业化中试工程,以及机场集团牵头的SAF产业链建设;以“赛马制”加快电合成燃料、碳捕集等配套技术研发;布局市级重点实验室并征集未来产业场景,推动绿色燃料技术在航运、航空、工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全力构建国际领先的绿色燃料科技创新高地和完善产业链,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绿色低碳转型。
科学家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环节,陈德院士、窦世学院士、戚亚冰院士、郁志新院士、朱磊副院长、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材料科学与实践中心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罗维奇、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严雅研究员分享了最新的科技前沿与研究进展。窦世学院士还作为世界顶尖科学家代表接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王一喆的专题采访,介绍了团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前景。
窦世学院士接受央视专题采访
在下半场的青年学者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李俊、孙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陈维,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高悦、蒋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陆之毅六位国家级青年人才,围绕绿色燃料和储能技术先后报告各自最新研究成果。
国家级青年人才报告
论坛设置了“上海市科委绿色燃料项目启动仪式”,来自政府部门、相关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的五位领导,共同启动“绿色燃料项目”。该项目的启动不仅标志着上海市在绿色能源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更是上海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的关键举措。
“上海市科委绿色燃料项目”启动仪式
本次浦江创新论坛——未来能源创新论坛的举办,集中展示了上海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成果与重点项目,有效促进了技术合作与产业联动。论坛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培育能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实质性支撑,为我国能源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论坛现场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