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战争审判文献数据库、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平台上线
八十载岁月荏苒,正义的回响未曾消散。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于东京开启对日本战犯的庄严审判。这场历时数年、庭审数百次、涉及证据千逾份的世纪审判,不仅将战争罪责钉于历史耻辱柱上,更以国际法的形式奠定了战后东亚秩序的法理基石。在这样的历史回望与时代使命之下,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共建了战争审判文献数据库,系统整合中国对日本战犯审判资源、其他国家对日本战犯审判资源等,承载着守护历史正义、启迪和平未来的使命。
1.战争审判文献数据库
全球权威的战后审判史料平台之一
【文献来源】
团队多年从全球各大档案馆收集资料——包括美国国家档案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大量征集、甄选、编译一手档案与研究成果。
【数据库亮点】
超亿文字、数百卷文献全面数字化
检索高效、关联多模态资源
跨介质检索
输入关键词,即可同步查得判决书、庭审影像、证据照片,拼合历史全貌
多语种解析
助力学术研究与跨国协作
可视化时间轴与图形史料
真实还原审判历程
其中,《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属于《战争审判文献数据库》大平台的主体子库资源之一。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团队合作开发的文献数据库资源,是全球首个关于东京审判的全文检索文献资源数据库。
2.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
【数据库亮点】
以庭审年表为时间脉络梳理重要时间节点
从审判筹备阶段、开庭阶段、检方主张立证阶段、辩方反驳阶段、审理最终阶段、判决阶段及服刑与释放阶段这7个重要阶段,系统梳理整个东京审判时间线中重要节点和对应资源。
收录海量多媒体原始资源
收录约700幅现场与人物照片、超6000分钟珍贵音视频,这些“原始资料”经数字化方式完整地保存并“再现”。
资源多维度分类
将资源类型以庭审记录文献、庭审事件、庭审参与主要人物、多媒体资源、相关背景佐证资料进行系统分类,多方位、全角度地使用户学者了解东京审判过程的全貌。
利用平行语料研究技术进行分类、梳理、标引
英、中、日文文字、三语并行,图片、音视频相互关联,构建扎实文献基础,支持学术研究与爱国主义教育。
聚集全球研究成果,与纸质图书出版互动
通过全球东京审判的立体化展示与分享,确立我国在东京审判上的研究地位。
《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一期建设已完成,并已拓展二期资源,主体资源参考如下:
这两大数据库不仅汇聚从全球顶级档案馆征集而来的原始档案与学术成果,更以可视化时间轴、音视频史料等方式,面向学者、师生、博物馆及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历史教育资源,推动抗战和战后审判研究走向深入。
数据库资源的背后,是几代学人守护历史真相的接力。详实的历史记录与严谨的学术研究,是抵御遗忘与曲解最坚固的堤坝。无论是文献、照片还是视频所记录的追寻过程本身,所指向的那场以法律为准绳的庄严审判,共同彰显了法治精神与对和平的执着追求——这是先辈留给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对于深刻认识战争的残酷、维护当今世界的和平稳定,具有永恒而深刻的镜鉴意义。
(图文源自本社战争审判文献数据库、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