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心潮澎湃!师生集体观看“九三阅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发上海交大师生热烈反响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上海交通大学校领导、黄旭华先生之女黄峻博士以及2025级学生军训全体参训师生、交大师生代表等5000余人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及分会场集体观看纪念大会,见证这一庄严时刻。

阅兵式上,受阅方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整齐有力的步伐依次通过;战机翱翔划破长空,新型装备震撼亮相。全体师生凝神注视直播画面,当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呈现,雷鸣般的掌声自发响起。受阅官兵的昂扬斗志与精良装备的恢弘气势,令在场师生深切感受到新时代强军事业的辉煌成就,为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倍感荣光,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发师生热烈反响。

微信图片_2025-09-03_151559_056.jpg

微信图片_2025-09-03_151609_234.jpg

微信图片_2025-09-03_151619_249.jpg

铭记斗争历史 开创和平未来

以史为鉴,方能勇毅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深刻阐明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心系人类前途命运,贯通历史和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国际社会的共识,是以史鉴今的启示录,也是继往开来的宣言书。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引领下,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中国人民空前团结,用生命和鲜血取得伟大胜利。铭记历史是为了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亦是今天必须担当的责任和使命。新征程上,榜样在前,使命在肩。我们将赓续伟大抗战精神,牢记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基础研究,培养厚植家国情怀、为科技自立自强挺膺担当的未来领军人才。以昂扬的精神面貌,迈出教育强国建设的铿锵步伐,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赴京现场观礼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首席专家程兆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是对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论述的高度凝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反抗外敌入侵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其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今天这场盛大的纪念活动,要义是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坚定捍卫二战胜利成果。我有幸受邀观礼,难掩戚戚之心。上海交通大学创立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迄今十四年,我们当尽学者的本分,深耕战争审判这个学术领域,追寻历史真相、收集历史遗存、创作学术成果,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为中国学界争取二战历史和二战史观的话语权,向世人昭示战后国际秩序之由来,这是研究院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奋斗方向。”

赴京现场观礼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研究员、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副研究员石田隆至表示,“通过参加系列纪念活动,我思考了以下两个问题:首先,二战后日本并未真正直面战争犯罪和责任。作为一名日本人,看到中国人民欢庆胜利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我深刻感受到侵略战争破坏人的基本生活甚至夺走生命的深重罪孽。在前期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研讨会上,我作为代表发言时重点报告了两个事实:一是在全部亚太地区对日本战犯审判中,只有接受新中国审判的日本战犯真正认罪,人道觉醒,重获新生;二是新中国审判的日本战犯在回国后,终身努力使日本社会直面这段战时的加害历史,致力于和平运动。一位中国学者特别评价指出,新中国审判的和平教育审判模式是东京审判等其他任何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所不具备的,有着重大意义。这更让我强烈意识到,历史正在叩问每一个研究者,促使他们思考该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

推动科技强国 勇担时代使命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全军将士要忠实履行神圣职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赴京现场观礼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丁洪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对中国科技界提出了殷切期望。看着我国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与震撼。这些自主研制的现代化装备展示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体现了我们科技创新的巨大进步,国家日益繁荣昌盛。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多年,我深知基础科学研究对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我所研究的高温超导、拓扑半金属等量子材料,其核心目标之一便是探索物质的新奇特性,并为未来信息技术、能源技术乃至量子计算提供基础。科技创新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此次阅兵不仅是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检阅,更是对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和创新体系的一次集中展示,我们会继续牢记科技报国初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耕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赴京现场观礼的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卢策吾表示:“我有幸在天安门广场近距离观看阅兵式,亲身体验祖国和人民军队的强大,听到几万人齐唱国歌以及坦克、飞机的轰鸣声,感到非常震撼,心里满满的民族自豪感。当前,人工智能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我非常幸运,能够在上海交通大学这样的高水平平台中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我和团队的研究目标是突破当前基础理论极限和关键技术瓶颈,开拓全新的全感知交互决策原理并形成实际系统,使得机器(特别是机器人)达到真正的通用智能水平,并赋能我国千行万业。同时我也深知,在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身感责任重大,时时刻刻思考如何培养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并进一步实践创新性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理念,包括研究问题驱动的本科课程设计、‘好奇心+系统设计’快速迭代驱动的博士生培养等。这次伟大的阅兵将激励我继续努力,在科研和人才培养岗位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黄朝峰表示:“阅兵式上的‘钢铁洪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有形的新型战机、坦克、导弹和各种无人作战、智能化装备,更向世界传达了14亿中国人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和底气。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年军龄的老兵,我深知80年前中国的抗战胜利是以先辈的‘铮铮铁骨、血肉之躯’付出了巨大牺牲才取得,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告慰先辈,别人有的我们也都有了,中国遭受外敌入侵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仍要居安思危!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变革风起云涌之时,为了防止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重演,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奋斗,加速科技强国、科技强军进程,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王鸿东表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教师,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看了阅兵式,深感鼓舞与振奋。我们当下正在培养的,不仅是海洋装备的设计师,更是海洋强国战略的践行者。特别是当看到现代化的海军无人装备在天安门前行进时,我内心涌起强烈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我们正运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舰船赋予更聪慧的‘大脑’,为新域新质作战力量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力量。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希望能凝练出更多生动的无人装备研发案例,让学生们明白,他们计算的公式、设计的图纸,是如何转化为国家的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从而树立科技强军的决心,传承和弘扬报国精神。”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思政教师江信君表示:“今天上午,我与2025级学生军训团共同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庄严的仪式与新生军训的纪律训练形成深刻呼应,令人感慨万千。阅兵中,国产新型装备的列阵亮相令人震撼,既展现了军事现代化的成果,也体现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回应。80年前的青年在硝烟中寻找救国之路,今天的青年则在实验室、在田野、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以行动诠释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责任。历史从未远去,它始终提醒我们保持清醒与敬畏。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新时代的交大人正以青春之力,回应时代的召唤。”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社教宣传部教育专员孙天骄表示:“9月3日上午,钱学森图书馆的会议室内气氛庄重而热烈。钱馆在馆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收看阅兵仪式。当国旗冉冉升起、国歌雄壮奏响时,我们全体起立,与现场官兵同声共气,心中涌起无限的崇敬与自豪。整齐划一、威武雄壮的方队,自主研发、气势恢宏的国之重器,一次次引发现场由衷的赞叹与雷鸣般的掌声。令我尤为感慨的是,此次阅兵所展现的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巨大进步。这让我不禁联想到钱学森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呕心沥血、自力更生,奠定了我国航空航天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石。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整理、研究和弘扬钱学森的事迹,深深感受到‘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与科学追求。今日中国之强大国防,正是对他们毕生奋斗最好的告慰。此次阅兵,不仅是一次国威军威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钱馆人,我们必将把这份激动与自豪转化为不竭的工作动力,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24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强基计划“旭华班”杨天炯表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观看盛大阅兵,心潮澎湃。听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脑海里浮现出他对青年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的寄语。这些都让我意识到青年的自立自强对民族、对国家的重要性。阅兵式中所有受阅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既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强大实力,也体现了我国武器装备技术的重大进展。我特别注意到海上无人智能装备的亮相,作为船海工程专业学子,倍感振奋。这些装备不仅是国家海上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我们专业价值的生动体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和科研道路中上下而求索,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矢志为中国的海洋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而奋斗。”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级徐祖耀荣誉班本科生余威乐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使我更加清楚地明白了今天的纪念活动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让我们懂得和平的宝贵。看着一个个整齐的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看着许多新式武器装备的首次亮相,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恰逢学校的军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经过这几天科学规范的训练、丰富多彩的政工活动、生动活泼的行业教育,我对材料科学在铸就大国重器中的重要地位充满了期待,我想这应该就是之前在新闻中看到的‘大思政课’的生动演绎。展望未来的大学生活,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专业学习,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在材料科学的广阔天地里施展才华,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挺膺担当!”

弘扬抗战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思政教师、2025级学生军训团一营1连指导员梁茂宗表示:“军训期间,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集中收看阅兵式,这是我们所有人共同期待的激动时刻,我和同学们都感到非常振奋。可以说,这是一次身临其境、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大思政课’,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将激励他们不断前行。作为新时代的交大人,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交大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每个交大人都应该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深切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珍爱和平,自信从容地平视世界,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我们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使命,矢志教育强国事业,努力把交大学子培养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思政教师解伟荣表示:“九三阅兵气势恢宏,我们倍受鼓舞。盛大的阅兵式不仅是强盛国力的展示和宣告,更是一堂震撼人心的‘大思政课’。礼炮告慰英灵,国歌响彻会场,中华民族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了今日的盛世辉煌。坚毅挺拔的身姿、整齐划一的步伐,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是我们美好安宁生活的坚强后盾。新一代武器装备集中亮相,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强大国防力量,如今的我们,不惧任何来犯之敌,坚定维护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今天,我们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一样的热血沸腾,不一样的时代坐标,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们重任在肩。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们要着力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子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努力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变成强国报国的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青年与国同行的青春华章!”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4级硕士生、退役大学生士兵李翔表示:“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我心潮澎湃,倍感自豪。当铿锵有力的步伐声响彻长安街,当国产新型装备震撼亮相,我仿佛回到了曾经的军旅岁月。这场阅兵不仅展示了强国强军的辉煌成就,更传递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深刻内涵。《苦难辉煌》里说‘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观看阅兵,振奋于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去感悟中国人民向世界所展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作为一名空军战士,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的指示。作为一名交大学生,我也将传承好‘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的交大精神。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我将永葆军人本色,发扬阅兵精神,在学校和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继续贡献力量,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铭记历史,致敬先烈;强国强军,吾辈自强!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23级本科生兑雅龙是2025级学生军训团二营21连副连长,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部。服役期间曾获“四有”优秀士兵、边境边防斗争纪念章、卫国戍边纪念章、嘉奖等,在校期间曾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兑雅龙表示:“有幸观看阅兵式,心情无比激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要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把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建设强国、保卫和平的实际行动。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今天的盛世中华,正是千千万万英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这一代青年更应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当整齐的方队从天安门广场走过,铁流滚滚、步伐铿锵,我仿佛看见了当年浴血奋战的抗战战士,也联想到自己在部队服役的经历。那段守卫边防的岁月,让我切身体会到‘和平不是理所当然’,也让我在今天的军训带训中,更加注重向学员们传递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作为一名学生教官,带领同学们站在操场上时,我能感受到他们因军训而焕发出的坚毅与团结,这正是对抗战精神的最好传承。阅兵既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召唤。走出观礼现场,我的心中始终回荡着习近平总书记那句铿锵话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我们要把今天的震撼化为明天的动力,把训练场上的每一次坚持和汗水,与先辈们的浴血奋战连接起来,用青春和行动去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英语班)2025级本科新生、2025级学生军训团参训新生王一涵表示:“观看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真的无比激动,也备受鼓舞。从部队军人整齐有力的方阵,到象征着抗日英雄们的战旗、空中高挂的旗帜,再到先进装备、国之重器,无论是八十年前抗战的胜利,还是今日祖国的繁荣,都让我们无比自豪,骄傲,有底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面对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抗还是合作、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让我作为中国人,感到振奋,也渴望为国家发展及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刚入学时,从开学典礼到开学第一课,再到军训动员大会,我就逐渐了解到上海交大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以钱学森、黄旭华等担当爱国大业的伟人们的英雄事迹,也逐步领悟到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的内涵。作为一名交医新生,我将以交医的拔尖平台为支撑,以王振义院士等前辈为榜样,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国家医学发展和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倩倩、舒天楚、杨嘉鹏、王宁华、曾玉竹
2025级学生军训团
新闻中心
江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