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海洋清扫系列装备获央视新闻频道报道
当人工清扫遭遇沙滩垃圾深埋难清理?海面塑料瓶漂浮不定?巨型船舱高空清洗危险耗时?别担心,智能“清洁机器人”正在各显神通!在海南三亚,“沙滩狗”正用梳齿耙翻出深埋垃圾;同一片海湾,“海洋守护者”无人船自主巡航精准“吞”掉水面漂浮物。
国产智能机器人,正以创新科技高效破解海陆清洁难题。首先来关注深层清洁岸滩的“沙滩狗”,它长得像履带车,一亮相就引发游客的关注。
三亚崖州湾海滩上的这辆像履带车一样的新家伙,在沙滩上来回开行,所到之处垃圾荡然无存,开过之后就是平整的沙滩。这是由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研发试用的“海滩卫士系列”智能岸滩深清洁机器人,研发团队给它起了一个贴切的外号——“沙滩狗”。
“沙滩狗”工作了15分钟左右,就收集了满满一仓的沙滩垃圾,大的有石头、贝壳,小的如瓶盖、烟头。
这只“沙滩狗”前端的螺旋梳状齿,可以将深埋的垃圾翻到沙层表面,同时,波浪形的振动筛网能将垃圾与沙粒高效分离。
研发团队介绍,这款“沙滩狗”可以进行太阳能充电和快速更换电池,能够在高温、暴晒等恶劣环境下长时间连续作业,能应对旅游旺季繁重的海滩清理任务,是人工清洁的强有力补充。
“海洋守护者”能自主“吞废”还能创新降解
如果说沙滩垃圾相对好清理,海洋污染治理一直都是个大难题。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两项科研成果正在试验中,从水面垃圾清扫到塑料降解回收,海洋污染治理有了新突破。
在三亚崖州湾水域,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对自研设备“海洋守护者二号”水面漂浮废弃物智能清扫无人船也进行了试验。当无人船遇到障碍物时,能及时“刹车”转向躲避,所到之处,漂浮的塑料瓶等垃圾都被它“吞”进肚里。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海南研究院教授 吕海宁:它能够在水面自主进行路径的规划和航行,同时它配有一个比较强大的环境感知系统,能够实时构建水域环境地图,实现实时路径规划。同时,我们开发的智能水面漂浮物识别的算法,能够(在)自主判断以后,就像人的大脑一样,去指挥无人船航行到这些漂浮物的地方,进行一个智能清扫作业。
传统的海洋垃圾打捞以人工为主,因为容易受到海流作用、波浪扰动的影响,漂浮废弃物的位置往往动态变化,打捞困难。这种搭载了智能系统的无人船,能减小环境带来的限制,提升作业安全性,为水面垃圾清理难题提供了“新招”。除了效率高,无人船还能实时监测水质的pH值。
-
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