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大学子获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双一等奖
近日,2025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应用赛道全国总决赛在南京举行。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感知学院两支赛队历经层层闯关,从1180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双双斩获全国一等奖。
其中,“可重构多模态蛇形机器人”赛队一举斩获最佳创意奖与赛道最高荣誉 “ST 杯” 企业奖,创下学校在该赛道中的历史最佳成绩。
大赛现场
一、基于STM32H745的可重构多模态蛇形机器人
获奖情况:全国一等奖、最佳创意奖、赛道最高奖“ST杯”企业奖
参赛团队:刘天羿、鲍俊辰、姜宝歆
指导老师:王坤东、吴跃军
项目亮点:
竞赛现场性能演示
该项目设计了一种模块化、可重构多模态的蛇形机器人,旨在提高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与运动效率。通过引入麦克纳姆轮和三轴万向关节结构,机器人能够在蛇形、车形和线性形态之间灵活切换,兼具传统机器人的灵活性与蛇形机器人的越障能力。本设计基于3D 打印技术,设计了一套模块化结构和分布式电子控制系统,显著优化了机器人运动控制和任务执行效率。与传统蛇形机器人相比,该项目设计的机器人不仅运动模式多样,且便于维护,能够满足复杂任务需求。新设计版本的机器关节刚性和系统实时性得到极大改进,同时整合了视觉系统,大大拓展了其应用场景。
二、基于STM32L496的可穿戴式多通道足底力步态检测与康复系统
获奖情况:全国一等奖
参赛团队:王少奇、李计增、周 宇
指导老师:蔡萍、吴跃军
项目亮点:
多通道足底步态监测及康复系统参赛演示
医疗康复与运动训练领域对步态分析有着迫切需求,但传统测力台和步态仪存在成本高、移动不便等问题,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团队成功开发出基于STM32L496的可穿戴式步态检测与康复系统。该系统创新性地将8路电阻式薄膜压力传感器集成于鞋垫中,传感器布局严格依据足部解剖学结构和步态生物力学原理,能够精准捕捉人体站姿和步态时的垂直压力分布。通过采用STM32L496芯片、STOP工作模式和独特的低功耗设计,系统实现了长达一个月的超长续航。同时,团队开发了功能完善的可视化交互平台,支持实时显示多通道压力图、足底压力热力图和COP轨迹图,并可导出历史数据至EXCEL表格。这些功能为分析运动周期性、对称性、足底受力分布等指标提供了有力支持,能够有效辅助识别筋膜炎、关节炎、糖尿病足等常见步态异常。该成果实现了对人体运动步态的低功耗、低成本、便携式检测,为医疗康复和运动训练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聚力深耕,筑梦前行
自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启动以来,校、院两级团委牵头,与教务、科研、学生创新中心等多部门协同联动,为参赛团队提供全方位支持。指导教师团队倾力投入,从技术指导到项目打磨,全程护航;参赛学子团结协作,从方案设计到系统实现,精益求精。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参赛团队深耕嵌入式技术前沿,直面设计难题大胆突破,不仅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充分彰显了当代青年面向科技前沿的探索热情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魄力,为竞赛斩获佳绩筑牢了根基。
此次赛事的优异成绩,既是对学院本科实践教学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学子创新潜能与实践能力的有力印证。未来,学院将继续坚守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的育人理念,聚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持续提升自动化及智能感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学子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大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由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主办,东南大学、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协办,是国内嵌入式领域极具权威性、创新性与实践性的全国性赛事,被誉为该领域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的 “风向标”。本届大赛以“芯火征途,你好AI”为主题,覆盖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电气、仪器科学等13个方向,共吸引国内外735所高校、32388名学生踊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