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荣昶-文治杯”全球大学生诗词大赛圆满落幕

7月12日至13日,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荣昶-文治杯”全球大学生诗词大赛“墨韵古香”雅集暨颁奖典礼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办,标志着本届赛事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九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获奖选手齐聚一堂,以诗会友,传承经典,共绘诗词发展新图景。

图片1(1).jpg

颁奖典礼

7月12日,雅集于东晖园、思源湖燕云亭、捭阖塘等校园地标启幕,设置汉服雅韵、棕编、飞花令、瓦当拓印、龙洗体验等传统文化活动。参与者兴致勃勃地体会非遗技艺和诗词雅韵,流连忘返。

图片2(1).jpg

打卡地

12日晚,获奖选手相聚校园咖啡二楼举办破冰活动。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荣昶—文治杯”全球大学生诗词大赛首席专家胡晓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黄金贤,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丁晓萍,深圳大学副教授徐晋如,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朱兴和、长聘教轨副教授黄小珠,以及30余名获奖选手出席。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周庆贵主持活动。

图片3(1).jpg

黄金贤致辞

黄金贤代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欢迎嘉宾和选手们的到来,鼓励青年学生以诗歌为抓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后,选手们分成6组进行“打诗条”游戏,消融陌生感,激发思想碰撞,探讨诗学理念。选手和专家代表还献上诗词吟诵等节目助兴。

图片4(1).jpg

破冰活动

7月13日,汇集传统文化互动的人文学院“古典文化市集”,面向全校师生全天开放,营造了博雅的诗意空间。师生缝制艾草香囊、绘制水墨漆扇,于琴箫合奏中品读灯谜雅趣,极大扩展了雅集覆盖面以及诗教影响力。

图片5(1).jpg

图片6(1).jpg

古典集市

13日上午,“中国诗教十人谈:生命感发与向上一路”论坛在人文楼202会议室举办,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赛事首席专家胡晓明教授主持论坛。《诗刊》杂志社主编、诗人李少君,上海觉群诗社社长、复旦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上海诗词学会顾问胡中行,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文史馆诗词研究社社长曹旭,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华诗教学会副会长程章灿,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定广,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副系主任方笑一,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晋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馆员曾庆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大赛终审和初审专家组成员朱兴和等知名学者各抒已见,围绕“生命感发与向上一路”的理论内涵与思想价值、当代诗词创作的发展态势、人工智能时代诗词创作的境遇与挑战、诗教与诗词大赛的当代意义等论题展开深入阐发和热烈研讨,深刻启发、感染着在场师生。

图片7(1).jpg

主题:生命感发与向上一路

图片8(1).jpg

图片9(1).jpg

中国诗教十人谈

13日下午,大赛颁奖典礼在人文楼音乐厅举行。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赛事首席专家胡晓明,《诗刊》杂志社主编、诗人李少君,上海觉群诗社社长、复旦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上海诗词学会顾问胡中行,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文史馆诗词研究社社长曹旭,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定广,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晋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馆员曾庆雨等专家代表,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王建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发展联络处处长、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汪雨申,校友会秘书长、校友总会办公室主任顾希垚,精神文明办公室副主任周琳琰,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黄金贤、陈丽璘,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元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长王叶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实验中学校长宋玲,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副书记吴海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教科研主任孙琳琳、语文教研组长周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语文教研组长胡婧等领导老师出席典礼。典礼由丁晓萍主持。

图片10(1).jpg

丁晓萍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致辞。她指出,“感发之力”与“弱德之美”,是叶嘉莹先生诗教图谱的精神内核。在文化自信与科技变革的交汇点上,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的活态载体,其感发力量是抵御“数据拜物教”的关键屏障之一。大学生的成长与时代精神的塑造,离不开诗词的滋养与启迪。她阐释了上海交大“研究—教学—创作—实践”四位一体的诗教育人格局,并感谢师生同道为诗教作出的巨大贡献。她还鼓励青年学子传承叶嘉莹先生以诗词为生命的艺术精神,以诗词化解困境、拥抱时代,将诗词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号召大家共同守护诗心,践行文化自觉,继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图片11(1).jpg

齐红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黄金贤作大赛工作报告。

图片12(1).jpg

黄金贤作大赛工作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发展联络处处长汪雨申宣读大赛获奖名单。

图片13(1).jpg

汪雨申宣读大赛获奖名单

陈丽璘、徐晋如、周琳琰、曹旭、胡中行、李定广、汪雨申、顾希垚、胡晓明、李少君等分别为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和特等奖获奖选手颁发证书。

图片14(1).jpg

颁奖环节

颁奖仪式后,胡晓明教授就大赛主题、获奖情况、题旨分析等方面展开评述。本届大赛堪称全球大学生悼念叶嘉莹先生的载体,叶先生“诗歌是生生不已的生命感发”的理念——强调诗词从作者到读者、古代至今天的力量传递——贯穿大赛始终,旨在培养“美好而活泼的不死心灵”。此次大赛不乏气象雄浑的佳作,意蕴深远,彰显出“读书写诗与生命感化合一”的深度;也有诗篇立意巧妙,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观赏性。同时,他指出征稿作品亦存在若干有待提高之处:部分作品虽立意尚可,但表达生涩勉强,未能完全契合叶先生诗学思想;部分作品“向上一路”的精神升华稍显薄弱,或为技术性雕琢牺牲了深沉境界。

图片15(1).jpg

胡晓明作大赛点评

随后,获奖选手代表登台诵读作品,分享创作心路。

图片16(1).jpg

获奖选手感言

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王建明讲话。他指出中华诗词源远流长,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青年一代继承和发扬。他寄语青年人勇于探索诗词创作理论和方法,写出现代人的情感、生活和思想,从而让更多人了解诗词、喜爱诗词、传播诗词。

图片17(1).jpg

王建明讲话

随后,胡晓明、汪雨申、齐红、黄金贤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实验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授牌“上海交通大学荣昶诗教基地”。大中小学诗教一体化衔接基地将助力中小学生诗词素养提升,充分发挥赛事的溢出价值。

图片18(1).jpg

授牌仪式

颁奖典礼后,师生现场互动交流。上午的“十人谈”以专家的思想交锋为主,下午则强调获奖选手与专家的直接互动交流,气氛真挚热烈,不变的是“生命感发与向上一路”这一主题。近两小时,胡晓明、曹旭、李少君、徐晋如、朱兴和与选手们就诗歌创作、诗人修养、诗学发展等问题展开探讨,广泛而深入,基础兼前沿。

图片19(1).jpg

师生互动

上海交通大学“荣昶-文治杯”全球大学生诗词大赛,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承办。赛事聚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为创作古体、近体、词曲等传统旧体诗,旨在引领新时代旧体诗词的创作,创新发展旧体诗词范式,自2023年首次举办以来已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成为全球大学生展现诗词才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杨轹文、刘畅、张知博、周庆贵
人文学院
景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