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青砖院里写信仰,思政课堂进田野

交医师生赴河北唐县开展“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大思政课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 作为上海市“大思政课”重点试验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一步创新和拓展“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和内涵形式,在2024年5月首次举办“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致敬白求恩”系列主题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以白求恩精神铸魂引领新时代医者价值使命,打造“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的大思政课品牌活动,把思政课堂从城市校园搬到乡村田野,引导师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在青砖瓦院内筑牢信仰之基,感应时代脉搏。

7月2日至4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带领医学院及13家附属医院相关院领导、博士生导师和他们的博士生,以及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和陆军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特邀专家等共四十余人赴河北保定唐县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大思政课暨“带着博导去下乡”医疗帮扶社会实践活动。

文博导学:聆听事迹,启迪初心

7月2日下午,师生专家团一行抵达河北,随即马不停蹄地来到位于保定市唐县的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01.png

参观前,杨振斌担任导学,他结合自身对白求恩精神的深刻理解,简要回顾了白求恩同志和柯棣华同志的感人事迹,并引导师生对白求恩精神的时代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弘扬白求恩精神进行进一步思考。

02.png

03.png

在导学讲话的启发下,师生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进行了参观学习,透过当年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一段段感人文字,大家系统了解了白求恩和柯棣华大夫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对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所深深感染,为即将开始的“重走白求恩之路”的理论学习和田野课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理论研学:思想溯源,信仰铸魂

7月3日上午,“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的大思政课理论研学部分“白求恩精神与当代医者使命”大思政课研讨会暨“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大思政课启动仪式在唐县人民医院大礼堂举行。

05.png

06.png

在启动仪式上,河北省保定市委副书记王伟致欢迎辞。他对上海交大医学院专家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强调,此次活动不仅是交大师生追寻先辈足迹,感悟英雄精神之旅,也将为保定和上海两地今后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等方面加强深度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07.png

江帆在研讨会上致辞,她指出,本次“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的大思政课,是交大医学院深入推进大中小一体化大思政工作的一次鲜活实践,在加快推动强国建设进程中,探寻白求恩精神的时代光芒,共话当代医者的神圣使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她希望,通过本次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师生们能够用身心丈量和感受祖国大地,深刻领悟作为未来健康守护者所肩负的初心使命,在行走和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深沉的家国情怀,将崇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09.png

杨振斌,江帆,王伟,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穆广态,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执行副会长陈天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保定市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马义民等领导共同启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大思政课。

10.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康力,团委书记游佳琳,保定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庞颖,唐县人民医院书记史二敏共同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社会实践基地”揭牌。

11.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博士研究生李富鹏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泌尿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王翔分别作为学生代表和导师代表发言。

13.png

杨振斌在启动仪式上讲话。他深切缅怀了以白求恩大夫为代表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强调白求恩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医疗卫生战线职业精神的真实体现,它代表着医务人员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生命极端尊重的态度。他寄语师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铸魂育人事业上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寻根溯源、执着坚守,把白求恩精神牢记心间,流淌于血脉,化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实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医学院的征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启动仪式由唐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申志刚主持。

14.png

随后,在研讨会上,陈天平,陆军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教授齐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胡伟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获得者马昕分别作主旨报告。研讨会由康力主持。

陈天平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白求恩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齐明的报告为医学院校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过程提供了宝贵借鉴;胡伟国结合自身感人事迹,讲述了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白求恩精神,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精神;马昕用自己长期的医疗实践历程清晰勾勒出从“学白求恩”的精神引领到“做人民好医生”的实践路径。

18.png

研讨会现场座无虚席,来自交大医学院专家团、唐县卫健系统代表、唐县人民医院医护代表、唐县中小学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会议。师生纷纷表示,研讨会的专题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更有情感温度,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何以及如何弘扬白求恩精神这一重大命题,也为当代医者如何践行白求恩精神提供了价值引领和实践参考。

行走课堂:历史寻根,精神洗礼

7月3日下午,在完成理论研学之后,师生专家团一行踏上了沉浸式的“行走思政课”之旅,在历史现场接受深刻的精神洗礼。

烈士陵园的追思:敬献花圈,缅怀英雄事迹

19.png

师生专家团首先来到庄严肃穆的晋察冀烈士陵园,为白求恩大夫敬献花圈。

20.png

在苍松翠柏掩映下,师生专家团一行缓步走到白求恩大夫墓前。杨振斌、江帆神情庄重,上前仔细整理花圈缎带。全体师生列队肃立,向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默哀致敬,行三鞠躬礼。随后,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烈士陵园,缅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涤荡和灵魂升华。

田野地里的课堂:情景教学,誓言掷地有声

师生专家团一行跟随白求恩大夫的足迹,重走白求恩大夫在唐县救死扶伤、办学育人之路,思政课从室内搬到了田野,一堂别开生面的田野思政课让师生重温那段燃情岁月。

21.png

在唐县深山中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这里曾经是白求恩大夫和其他革命先辈共同战斗过的地方。这个青砖灰瓦的小院里,师生团像当年的八路军战士一样,围坐一起。

22.png

附属仁济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曲新华带着他的学生屈明宇博士讲述了在这个旧址中发现的一本《内科学手册》是如何把唐县和上海,把过去和历史联系在了一起,他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医学院办学使命和“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交大校训,以及医学院精神品格,把白求恩精神和交大精神、交医精神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接,并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年轻医生对于未来如何履行医者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和思考。

23.png

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肝胆外科病区主任王俊青和他的学生张亦凡博士以“我眼中交医精神和白求恩精神的交融”为题,与大家分享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大医精诚、大爱无私的医学家和科学家精神,以及胡伟国书记带领下驰援武汉的感人故事。他表示今后要继续弘扬白求恩精神,以医者仁心服务病患,用精益求精的医术守护人民健康。

24.png

两场分享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主动发言,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科主任龚伟表示,未来要把白求恩精神实实在在贯彻到日常工作中,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效、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科主任包玉倩表示,作为临床医师和带教老师,应该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潜心钻研医疗技术,精心传帮带,培育思想有高度、技术有精度、工作有温度的合格医学人才。

26.png

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博士研究生申屠晋表示,作为儿科准医生要像白求恩守护战士那样,用百分热忱守护每一位儿童生命健康。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博士研究生李国静表示,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托举生命希望的温度。今后一定牢牢秉持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医生。

28.png

师生分享余韵未了,一场简单而庄重的 “精神火炬传递仪式” 随即展开。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周慧芳,附属仁济医院党委副书记李剑,附属新华医院党委副书记赵列宾,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王丹茹,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沈静,口腔医学院党委书记、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徐袁瑾,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许泓等医院领导将精心准备的书籍 《白求恩援华抗战的674个日夜》一书郑重赠予在场每一位博士生。博士生们双手捧书贴于心口,誓言无声却滚烫——这不仅是书籍的传递,更是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火种深植于新时代医学接班人的血脉之中!

29.png

随后,师生专家团一行来到牛眼沟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旧址开展现场教学。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是1939年由白求恩大夫倡导并直接参与创建,是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对当时的医疗教育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所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根据地建立的第一所正规医学学校,被誉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摇篮。”在这个小小院落里,伴随着《白求恩在晋察冀》音乐缓缓响起,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陈会文和来自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博士生郭团结、胡婷婷共同深情朗诵了师生原创作品《石台·红星·火种》,带领大家一起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一起礼赞白求恩精神。在陈会文的领誓下,全体博士生重温医学生誓言。誓词铿锵、目光如炬,表达了交医学子始终坚守医学初心与使命、矢志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志愿服务:知行合一,使命传承

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实际行动。7月4日上午,师生专家团在唐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医疗志愿服务活动。自2017年起,交大医学院已经持续开展了9年的志愿服务项目。多年来,交大医学院充分发挥履行社会责任的模范作用,联合13家附属医院组织专家队伍赴云南、新疆、西藏、贵州等对口援建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大型义诊、捐赠、健康宣教等活动,服务各地群众超1万余人次,让广大边疆与革命老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助力边疆及老区打造医学高地。

30.png

义诊现场,专家们一对一接诊,耐心询问患者病史、仔细分析病历、认真查看影像资料,针对不同病情提出系统性治疗方案和健康指导建议;部分专家还深入医院相关科室,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和学术小讲座,有效提升了当地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40_副本_副本.gif

此次大型义诊活动累计服务当地群众超过500人次。当地百姓纷纷表示,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上海顶级专家的医疗服务,解决了他们奔波求医的实际困难,感到非常温暖和感激。义诊活动充分展现了上海交大医学院“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院训精神和心系基层、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了白求恩“对人民极端热忱”的崇高品质,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温暖的关怀送到了老区人民身边。

47.png

为期三天的“重走白求恩之路”行走大思政课暨“带着博导去下乡”医疗帮扶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医学院党委宣传部、思政与人文教育教研部联合团委共同举办,受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重点项目支持。这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信仰的追寻、初心的淬炼和仁心的实践。在杨振斌书记和江帆书记的带领下,医学院师生们踏着白求恩的足迹,在唐县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深刻感悟了白求恩精神的伟大与永恒,更加明确了新时代医者的责任与使命。从理论研讨到历史寻访,从情景教学到庄严宣誓,再到服务百姓的大型义诊,活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完美融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行走的思政课”内涵建设,推动“带着博导去下乡”医疗帮扶项目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将白求恩精神融入血脉、植入灵魂、付诸行动。让这盏穿越时空的精神明灯,永远照亮医学教育前行的道路,激励一代代交大医学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进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的交大医学力量!

医学院
医学院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