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未来共创 教育向新:AI时代的全球教育趋势对问”主题论坛举行
7月3日,“未来共创 教育向新——AI时代的全球教育趋势对问”主题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创中心协办。论坛聚焦人工智能(AI)技术深刻重塑全球教育生态的时代背景,汇聚国内外顶尖教育专家、学者与实践者,围绕AI驱动下的教育使命重塑、课程体系重构、学习方式变革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与思想碰撞。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现任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全球教育展望》副主编安桂清,《开放教育研究》主编徐辉富等嘉宾出席活动。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华栋主持。
重塑教育使命,共启教育新篇
论坛伊始,陈华栋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的重要论述,强调“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当下,前瞻性地探讨教育未来走向,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顾锋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在课程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强调高校在教育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他表示,面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上海交通大学将持续深化内涵式发展,探索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新路径。
李永智在随后的讲话中,点明了本次论坛的核心目标与价值取向。他强调,本次论坛的初衷,是“面向未来,面向新的环境变化,敞开思想,进行深度碰撞”。李永智特别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的“元认知”和“第一性原理”。他期待与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等国际同仁,围绕“学什么”“如何学”等根本性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剖析AI技术对教育本质带来的深刻影响与挑战。他表示,这种基于深度思考的交流,对于把握未来教育方向至关重要。
论坛特别设置了赠书仪式环节。顾锋向施莱歇尔和李永智赠送了两套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品图书:“脑计划出版工程:类脑计算与类脑智能研究前沿系列”和“中国教育故事”系列,寓意知识传播与文明互鉴。
聚焦核心议题:AI时代的教育重塑与未来图景
论坛由上海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创中心主任刘芳主持。论坛的核心环节是围绕AI时代教育变革展开的深度研讨。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与李永智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并进行了精彩对谈。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分享了OECD在全球教育评估与政策研究方面的前沿成果,他重点分析了AI能力边界(如语言、社交、学习等维度),强调教育需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培养“成长和学习的能力”、好奇心以及概念性理解。
使命延续,探索永不止步
“教育变革不是独行,而是共创。”陈华栋在闭幕致辞中强调,本次论坛的结束是教育创新实践的新起点。与会者一致认为,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进程中,需以全球视野把握趋势,以本土实践回应挑战,共同推动教育向更具包容性、创新性的未来迈进。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中外教育思想交流的高端平台,更以“理论研讨+实践分享”的形式,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鉴的路径参考,对推动教育现代化与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源自“未来共创 教育向新:AI时代的全球教育趋势对问”主题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