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第四届全球文化管理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2025年5月2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全球文化管理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Scholarbay学术湾支持的“第四届全球文化管理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徐剑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昆山科技大学、麦考瑞大学、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上海豫园股份、复星旅文集团、电通集团等国内外文化产业领域学界、业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讨会以“反思与展望:文化产业与公共性”为主题,设置主旨论坛、分论坛、圆桌对谈、大师讲坛、C刊编辑面对面等专题活动。会议开幕式和闭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全球文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单世联主持。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在开幕式上,胡昊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作为全国最早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始终以教书育人为本,坚持文化学术教学、人文价值引领与中国文化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管理学科建设之路。他强调,文化不仅是产业,更是连接个体、社会与国家的重要纽带。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探讨文化与公共福祉、公共理性、数字正义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与研究所肩负的重要使命。期待本次研讨会为推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长足发展、促进文化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图片12.jpg

徐剑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欢迎各位嘉宾、学者来访交流,并简要介绍了学院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他指出,文管专业建设既要立足本土实践,又需融通世界经验,为全球文化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图片13.jpg

第一场主旨发言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凌金铸主持。刘玉珠发表了题为《文化遗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主旨讲话。他从文化遗产(文物)的独特视角出发,强调文化遗产作为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深厚支撑,也是让世界读懂中国的金色名片。文物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在历史与现实中均有着丰富的体现。未来,需继续以文物为纽带,深化国际合作,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与活力。为此,他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机制、打造系列精品外展、推进文物保护援外工程等方式深度推进文化遗产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二是积极推动文物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让文物“活起来”;三是讲好文物故事,通过文物唤醒民族情感、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助力民心相通。

图片1.png

随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台湾昆山科技大学董事、台湾艺术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李天铎,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单世联围绕文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文化财货、文化市场化、文化本质属性等主题依次发表演讲。

图片4.png

第二场主旨发言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高有鹏主持。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教授高丙中,麦考瑞大学杰出教授David Throsby,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周建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李雪飞,香港都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人文、语言与翻译学系主任郁旭映,国家一级导演、上海豫园股份首席文化官陈佳先后分享观点。

圆桌对谈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副系主任吴帆主持。复星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方炜瑾,电通集团上海、广州分公司原总经理唐睿,瓦伦西亚大学副教授李传,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林健参与交流。

闭幕式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沈东婧、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澄、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何佳、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钰潭、上海意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周爱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王晓玲依次对五场分论坛和青年学者论坛进行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姜照君作会议总结,并宣布十篇优秀论文。单世联、李天铎、《学术论坛》副主编陈梅云为获奖学者颁奖。

图片15.jpg

本次会议得到《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探索与争鸣》《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东岳论丛》《求索》《传媒观察》《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化产业研究》《中国文化管理研究》等多家期刊支持。

以“全球视野、中国智慧、上海表达”为宗旨,上海交通大学全球文化管理学术研讨会自2019年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正逐步成为聚合各行业文化领军人才、连接中西方学术菁英的品牌活动。会议坚持以文为先,学、产、政融合的思路,希望通过海内外领军学者、政界人士、文化企业家与青年学子的交流对话,为新技术、新格局、新机遇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研究与实践贡献集体智慧,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思想动力。

图片16.jpg

媒体与传播学院
媒体与传播学院
蒋莉莉
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