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大金石教授团队获2025年CSIAM应用数学落地成果认证

5月17日,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hina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以下简称CSIAM)第五届数学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并在开幕式上发布了2025年(第五届)CSIAM应用数学落地成果,全国仅有5个项目获得认证。其中,由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金石,徐振礼,赵腾团队牵头完成的“高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器‘微著·NanoTitan’”项目获得2025年CSIAM应用数学落地成果认证。

微信图片_20250519095331.png

微信图片_20250519092507.jpg

项目代表徐振礼(左一)、赵腾(左三)与黄云清教授(左二)现场合影

分子动力学(MD)通过求解牛顿运动方程,是微纳体系的主流模拟工具,广泛应用于材料、生物等领域。长程相互作用算法是MD的计算瓶颈。主流的MD软件使用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PPPM、PME算法,整体计算复杂度为O(NlogN)。在多核并行计算中,FFT由于通讯密集面临可扩展性瓶颈。另外,短程作用的计算需构建邻居列表,在大规模计算中占用大量内存,进一步降低模拟效率。

针对上述挑战,申请团队受深度学习中随机梯度下降方法的启发,提出了“随机分批”方法(RBM),将计算复杂度降低到O(N)。对于长程作用,随机分批Ewald(RBE)算法通过重要性采样避免使用FFT,展现出了超级可扩展性。对于短程作用,随机分批链表(RBL)算法利用“核-壳”结构显著降低计算负载与内存需求。同时为了克服长程势函数挑战,提出了高斯和神经网络。相关成果获得了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BMD模拟软件,并与中科曙光合作推出专用模拟器“微著·NanoTitan”。通过集成RBMD与国产异构芯片,有效提升了大规模粒子模拟中的软硬件协同加速。微著·NanoTitan对比主流软件在速度上提升1-2个数量级,突破性地在GPU单卡上实现千万全原子体系模拟,并应用于锂电材料等前沿研究,助力AI for Science。

图片1.png

微著•NanoTitan-分子动力学专用模拟器

关于CSIAM应用数学落地成果认证

CSIAM应用数学落地成果评选认证活动自2021年开始举办,旨在加速应用数学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数智时代下的企业变革与核心竞争力提升,推动应用数学学科发展。活动得到了应用数学界及产业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参与,征集到了多个项目。落地成果需经过资格审查,学术、产业、管理三个领域专家组评选,学会常务理事会投票等流程而最终获得认证。

相关信息

有关”微著”软件及一体机信息, 请浏览:

微著官方网站:https://www.randbatch.com/

自然科学研究院
自然科学研究院
刘海彤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