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龙乐豪院士做客励志讲坛讲述“我与共和国的火箭事业”

4月23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校友会、校团委共同协办的“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暨航天专家进校园活动、第259期励志讲坛在李政道报告厅举办。活动中,我校1963届杰出校友、中国运载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以《我和共和国的火箭事业》为题展开授课。来自中国宇航学会、上海交大、闵行三中的近四百名师生代表齐聚报告厅,与龙乐豪院士共探航天奥秘、感悟航天精神。

龙乐豪报告新闻稿(1)280.png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代表校领导对龙乐豪院士回到母校表示热烈欢迎,对其为航天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致以崇高敬意。龙乐豪院士196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此后将毕生心血倾注于航天事业,主持研发“金牌火箭”长三甲系列、五项国家重点工程运载火箭与导弹项目,以及十余颗国内外应用卫星,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小勤回顾了龙乐豪院士与母校的深厚情谊,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母校的关心与支持。他希望广大师生以龙乐豪院士为榜样,积极投身航天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建设,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龙乐豪报告新闻稿(1)430.png

龙乐豪院士今年88岁高龄,站在台上作报告依然风采满满,声音沉稳有力。他以“我是谁”为开场白,讲述了自己从一个农村放牛娃成长为火箭总设计师的励志故事。龙乐豪院士出身平凡,亲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意识到“贫弱受人欺,落后就挨打,强国必强军,军强能国安”。因此,他立志学习国防军事专业,毕业后投身国防科研和载人航天事业,筑梦大国重器。

龙乐豪报告新闻稿(1)590.png

龙乐豪院士讲述了在交大求学时“五点晨读”的经历,勉励学子勤奋做学问;结合研制我国首型“一箭双星”火箭的实践,阐释“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航天精神。回顾长征三号系列研制的曲折历程,以及见证新一代载人火箭首飞的自豪,分享对“创新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感悟。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我国运载火箭事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强调“成功离不开勤奋与创新,经验来自成功与失败”。他以“知识改变命运”激励青年学子传承航天精神,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接续奋斗。

龙乐豪报告新闻稿(1)771.png

龙乐豪报告新闻稿(1)772.png

龙乐豪报告新闻稿(1)773.png

台下师生凝神细听,被这朴实又充满力量的讲述深深吸引。在观众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围绕载人登月、商业航天等内容踊跃提问,龙乐豪院士透彻精辟的回答引人深思,他鼓励同学们立志成为航天科技开拓者与创新型技术人才,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龙乐豪报告新闻稿(1)1003.png

活动最后,学生代表向龙乐豪院士赠予鲜花和交大学子精心设计的手绘漫画,以表达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用心灵感动心灵,以生命影响生命”,龙乐豪院士的讲座,让在场师生深受触动。不仅展现了航天人矢志报国的担当与攻坚克难的魄力,更诠释了中国航天事业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的奋进密码。龙乐豪院士的谆谆教诲,激励着大家将航天精神内化为行动自觉,从大国重器的发展历程中汲取前行力量,把青春热血融入航天强国建设,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途上谱写新时代青年的精彩华章。

校友总会办公室主任顾希垚、校团委书记巢睿祺、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士强等同志出席活动。

高瑾
航空航天学院
赵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