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中国商飞-上海交大大飞机研究院暨上海商用飞机系统工程科技创新中心第五次理事会召开
4月19日,中国商飞-上海交大大飞机研究院暨上海商用飞机系统工程科技创新中心第五次理事会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大飞机研究院(科创中心)自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进展,并明确了后续工作规划。
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大飞机研究院(科创中心)理事长贺东风,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沈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客服公司董事长李玲,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上飞公司董事长张小光,工程总师陈勇,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大飞机研究院(科创中心)理事长丁奎岭,中国工程院院士、大飞机研究院顾问林忠钦,常务副校长奚立峰,副校长曾小勤,副校长管海兵,党委副书记赵昕,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商飞科技管理部部长蒋欣主持。
奚立峰介绍了大飞机研究院2024年主要工作进展,中国商飞北研中心主任、大飞机研究院新任院长钱仲焱汇报了2025年工作安排,部分优秀项目团队汇报了主要研究进展。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多个重要事项,包括大飞机研究院人员名单变更、工作章程和管理办法修订以及双方第五批联合研究基金拟资助项目。双方主要领导还为理事会、院长、学术委员会成员代表颁发了聘书,并授予中国商飞8位同志“交大之友”荣誉称号。
沈波表示,中国商飞-上海交大大飞机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双方密切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大飞机事业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研究院要进一步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在做深做实基础研究的同时,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大胆创新。既要有针对现实需求的短期项目,也要有针对关键核心技术的中长期项目,更好地满足大飞机事业可持续发展需求。
丁奎岭表示,过去6年以来,大飞机研究院聚焦中国商飞需求,充分发挥上海交大学科优势,扎实推进工作,取得了以“11311”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成果,是国内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典范。希望大飞机研究院进一步发挥战略科技力量,重点布局AI、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与航空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航空领域的技术迭代与协同发展。
杨振斌对双方前期依托大飞机研究院合作所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开启“商飞出题,交大领题,同题共答,联合判卷”的新合作模式,推动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要倡导以“真问题、真需求、真贡献”为导向,通过“出题-解题-判卷”闭环机制,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绑定;同时,要把大飞机事业作为大思政课生动教材,激发学生投身国家重大工程的责任感、使命感。
贺东风对学校多年来对大飞机事业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对大飞机研究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表示,双方不仅成立了第一家大飞机研究院,共同建立了民机系统工程、结冰安全与新能源飞机方向的联合实验室,还共同推动成立了国际民航研究院以及商飞时代公司,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强调,大飞机不仅是我们共同的舞台,也是共同的战场,要坚定信心,将研究院建设成为校企合作的标杆;要紧密结合型号研制需求,科学合理使用项目基金;要强化基础研究,解决型号长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深层次技术难题;要积极对接协调,投入更多资源开展新能源飞机关键技术攻关;要深入飞机研制现场,充分发掘人工智能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潜能和应用场景,更好地支持大飞机事业发展。
未来,大飞机研究院(科创中心)将进一步落实会议精神和双方领导的要求,发挥双方官方合作渠道的作用,在系统工程、新能源飞机、大飞机二期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重视“AI+航空”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推动学校相关学科与大飞机事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商用航空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大飞机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