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首届“前沿材料与AI创制——张江论坛”举行

2025年4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首届“前沿材料与AI创制——张江论坛”在吕志和科学园6号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等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名专家学者聚焦“AI+材料”新路径,共话材料研发新范式。

微信图片_20250426221335.jpg

本次大会是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交大张江高研院”)“张江论坛”系列下的首个主题论坛,大会由上海交大张江高研院主办。作为上海交通大学AI周的主题活动之一,大会聚焦“AI+材料”的跨界融合,为新材料研究创制和跨学科融合思路提供新模式、新路径。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上海交大张江高研院执行院长田长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国家实验室工程技术部主任陆亚林,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文革,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徐旭光,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马剑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部中心副主任刘建军,上海交大张江高研院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中心主任洪亮等专家学者和高校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微信图片_20250426221354.png

大会开幕式及上午报告环节由张江高研院未来材料创制中心主任黄富强主持,下午报告环节由上海交大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梁正、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旭杰先后主持。开幕式上,曾小勤、田长麟分别为大会致欢迎辞。

曾小勤对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从材料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谈起,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材料科学的科研成果以及学校对张江高研院未来材料创制中心建设的谋篇布局。他表示,在当前科技浪潮奔涌、产业变革激荡之际,材料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耦合必将进一步开启物质认知与改造的新维度。张江高等研究院作为前沿材料研究的科学高地,正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率先闯入材料发展“无人区”,致力于解决材料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对于未来如何开辟“AI+材料”融合新路径,相信本次大会能为大家提供更多思路和启发,共同为材料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微信图片_20250426221401.jpg

田长麟在致辞中表示,张江高研院自建立以来始终聚焦于基础学科领域,以“未来、交叉、创新”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的变革性、引领性科研平台。目前张江高研院已汇聚近300名顶尖科研人员和近500名博士研究生在园区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高研院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学术活动持续开展,在各个领域均成绩斐然。他表示,本次大会是一场关于“AI+材料”的学术盛宴,他衷心期待各位专家学者能在本次大会中积极交流、畅所欲言,携手共话前沿材料和AI创制融合发展新方向,共同为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426221423.jpg

在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讲席教授、合肥国家实验室杰出研究员陆亚林,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军,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马剑鹏,上海交大张江高研院特聘教授、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中心主任洪亮教授,分别围绕近场显微、电化学储能材料、AI技术、蛋白质工程等展开具体报告,分享了最热门的前沿材料和AI智能方向领域的科学热点,并总结了他们在实践中凝练升华出的宝贵经验。

在下午的学术报告部分,上海科技大学教授王竹君,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旭杰,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副研究员章辉,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唐俊马,上海交大人工智能与微结构实验室教授李金金,上海交大张江高研院未来材料创制中心副教授姚振鹏,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姜生伟,上海交大副研究员、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梁正,分别从金属材料、高压驱动新材料、能源催化、可持续锂电池等展开具体报告。

微信图片_20250426221428.jpg

讨论环节由黄富强主持。曾小勤、田长麟、陆亚林、杨文革、马剑鹏、刘建军、洪亮等交流讨论了在生物医用、能源材料等领域的AI创新实践,并指出AI适配材料特性面临模型泛化等困境。通过探讨AI算法困境、人才短缺等问题,预测量子计算赋能材料AI设计的新突破,探讨了AI for Science与材料相结合的终极目标和意义。

微信图片_20250426221325.jpg

会议最后,黄富强作总结讲话,并对与会专家学者们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专家们通过剖析前沿材料与AI创制融合的现状,直面了发展途中面临的重重挑战及未来的无限可能。在各位专家、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期冀前沿材料学科能在科技领域不断开拓、实现领跑。未来,我们将持续砥砺深耕,把讨论的智慧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携手开创前沿材料与AI创制融合的崭新局面。

计懿文、田张琪
张江高等研究院
黄琚
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