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王建国院士、张永和教授做客“文治大讲堂”,共话城市更新与建筑实践

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大讲堂”第十三期在设计大楼云境厅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非常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香港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永和分别作主旨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会见了王建国、张永和一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管海兵,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汪后继,文科建设处处长吴文锋等出席了活动。活动开幕式由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武超主持,设计学院院长阮昕担任讲座主持人。

fix_JOG_7701.jpg

管海兵致辞,对王建国院士、张永和教授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感谢。他强调,两位学者都是建筑与设计领域的标杆人物,在业内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和引导力。同时,他们也长期以来关心着交大设计学院的建设,为交大设计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学术指引。他还表示,“城市更新”与“建筑实践”是当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议题。两位学者的报告,将从历史到现实,城市到建筑,共同探讨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这一问题,以知行合一彰显思想厚度。希望同学们以本次学术讲座为契机,深化理论修养,开阔学术视野,拓展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前沿方向,在知行合一中实现专业上的进步与成长。

fix_JOG_7787.jpg

王建国院士以“城市更新的学理认识与实践探索”为题,通过对其团队近年开展的北京老城总体城市设计、广州传统中轴线城市设计、宜兴蜀山古南街保护再生规划设计,以及扬州小秦淮河街区、大理书院等城市更新项目的介绍,分享其中的学理认知与实践探索。他表示,演进视角的生命学说、热力学耗散结构与“熵增”理论,可以促进对城市更新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他总结了城市更新的常见类型,认为城市更新是一种常态化的城市有机体自我调适、修补优化、新陈代谢、赓续生命的基本途径,应该承载正向传播历史文化保护和“老城市新活力”的意义和价值。

fix_JOG_7942.jpg

张永和教授以“从纸上建筑到社会实践”为题,通过对四坊宅、吉首美术馆、春阳台艺文中心、南头城社区中心、中国学舍等十个具体案例,细致入微地讲述了从纸上建筑到社会实践的转换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空间人文教育等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尝试,探讨了社会实践中包含的参与发掘建筑内容的机会。他表示,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创造,还是文化、历史和社会动态的载体,承载着社会文化的内涵和个体的情感体验。建筑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个复杂而紧密的纽带。他还表示,建筑学作为一种全面育人的专业,体现了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替宗教”改良社会的思想,并鼓励大家坚定信心,服务社会,创造未来。

_DSC1676.jpg

fix_JOG_8079.jpg

_DSC1639.JPG

讲座后,同学们踊跃发言,分别围绕建筑设计的创新实践、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建筑材料的科技革新、建筑师的社会角色转型、空间秩序与场所精神的营造,以及建筑教育的改革方向等议题,与王建国、张永和两位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_DSC1390.JPG

_DSC1400.JPG

讲座前,管海兵、汪后继为王建国、张永和颁发“设计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聘书。吴文锋颁发了“文治大讲堂”致谢牌,向两位学者表示了感谢。

设计学院、文科建设处(智库中心、智慧人文社科中心)
文科建设处(智库中心、智慧人文社科中心)
李雪楠
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