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IAMCR新兴媒体暨四校联合论坛举办
2025年4月18日至4月1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协会(以下简称IAMCR)联合主办的“SJTU-IAMCR新兴媒体暨四校联合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开幕。本次论坛以“智能化变革与传播创新”为主题,聚焦智能媒介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关键作用,旨在搭建东西方学术交流的桥梁,推动智能传播研究的多元化发展。IAMCR前任主席、捷克查理大学讲席教授Nico Carpentier,IAMCR传播政策与技术分会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张玮玉,IAMCR国际理事会成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院长邱林川,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副院长魏然,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阳明交通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李峻德,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兆国,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彭大银、副院长(主持工作)徐剑、副院长牟怡等出席论坛,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阳明交通大学等百余名高校师生共同参与。开幕式由牟怡主持。
张兆国代表上海交通大学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学者和新传学子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上海交大高度重视媒体与传播等学科建设,一直致力于多学科协调发展,鼓励跨学科交流,近年来着力打造智慧文科建设新模式。IAMCR在国际传播学领域享有盛誉,其全球视野和学术包容性与上海交大高度契合。本届论坛对于深化智能传播研究与国际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希望以此为契机,各方携手合作,通过共建学术平台、共探全球议题,为东西方学者搭建合作交流的友谊之桥,为传播学科的新发展注入“交大智慧”。
IAMCR现任主席Daya Thussu教授通过视频致辞。他肯定了本届论坛主题的前瞻价值,指出AI正重塑全球信息生态,但强调需警惕技术依赖症。他剖析了智能传播的双重性,呼吁国际学界坚守批判性思维,“将技术置于历史与社会脉络中审视”。
开幕式上进行了香港浸会大学、阳明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四校战略合作启动仪式,标志着智能传播研究领域在华人学术界迈向深度协作新阶段。
新加坡国立大学张玮玉教授作为四校联合论坛发起代表,诠释了四校联合论坛的共同体理念。她回顾了阳明交通大学于2024年首次举办会议的故事与历程,强调论坛突破了传统学术竞争模式,倡导“开放共享、无界协作”,呼吁学界携手应对智能技术发展、文化冲突等全球性议题。
开幕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IAMCR中华区传播大使郭良文和邱林川共同主持。Nico Carpentier、张涛甫、陈龙、魏然、徐剑等围绕论坛主旨依次进行现场演讲。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在线发表演讲。
随后分别进行了以“智能时代的新闻创新与实践”等为议题的“SJTU-IAMCR新兴媒体论坛”分论坛和以“家庭关系中的数字媒介”等为议题的四校联合论坛分论坛共计25场。
论坛闭幕式由郭良文主持。陈昌凤、李峻德、张玮玉、魏然、邱林川先后致闭幕词。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与会专家学者的前沿观点和深度探讨,将为智能传播时代的传媒实践与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助力构建更加美好的智能传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