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大张杰院士策划最新科普读物《天问》发布

跟随引力子,穿越这138亿年的科学历程

3年前,李所人共同在线上绘制了悬挂于在李所球厅中庭长达600米绘制的“天问”长卷。这既是向2300年前古代诗人与哲学家屈原叩问苍穹的浪漫致意,更是李所人探索宇宙终极奥秘精神的具象表达。2025年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当天,由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参与创作的科普读物《天问》将正式面世!

天问长卷将在本书中以更详尽和更科普的形式生动展现,既有138亿年前大爆炸中诞生宇宙的“创世”瞬间之壮丽,又有138亿年来宇宙的结构与层次之复杂,更是记载着人类对于宇宙起源与演化规律的发现与理解,承载着每位参与者仰望星空时的思考火花。创作团队历经近百个日夜的精心打磨,让最前沿的科学探究化作可触摸的诗篇。

微信图片_20250416143333.jpg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50419154524.png

张杰,物理学家,在激光聚变物理与高能量密度物理前沿做出重要学术成就,并于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2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获得激光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领域国际最重要奖项——爱德华•泰勒奖章,2018年获得香港求是杰出科技成就团队奖,2021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2023年获得第四届杰出教学奖。

张杰现任上海市科协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推荐语

天问长卷上,既有138亿年前大爆炸中诞生宇宙的“创世”瞬间之壮丽,又有138亿年来宇宙的结构与层次之复杂,更是记载着人类对于宇宙起源与演化规律的发现与理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 张杰教授

这部著作体现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永无止境,它是一份认知自然的摘要,也是激发人们科学探索之心的火种。希望它能启发更多心怀好奇之人,一同踏上揭开宇宙奥秘的征程,为推动科学进步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武向平研究员

长卷的画面有璀璨星河的绚丽多彩,有广阔宇宙的波澜壮丽,也有微观世界的跃然纸上。从大爆炸的绚烂开端到宇宙历史的演化推进,每一个场景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物理世界的美妙和魅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 景益鹏教授

前言

宇宙,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数千年来上下求索的奥秘。

2300年前,爱国诗人屈原创作了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起源和天地万物的探索和思考。开篇即探询:“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这些问题既是在探寻宇宙起源与演化,又是在求索认知自然规律的路径。

2022年初,我与李政道研究所全体科学家用时数月,沿着李政道研究所40米直径的球形中庭旋转向上坡道,共同绘制了这个堪称视觉盛宴的长卷,一方面总结归纳人类对于宇宙诞生与演化历史的理解,另一方面,试图将李政道研究所的科学追求以艺术手法呈现出来。天问长卷上,既有138亿年前大爆炸中诞生宇宙的“创世”瞬间之壮丽,又有138亿年来宇宙的结构与层次之复杂,更是记载着人类对于宇宙起源与演化规律的发现与理解。因此,屈原的《天问》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长卷的开篇,随后,李所球形中庭也自然被命名为天问。

天问长卷尽管长达600米,但是充其量仅是展示人类对于宇宙起源与演化过程的一段摘要,根本不可能充分展示宇宙博大精深的内涵与精美。我希望,随着人类对于宇宙奥秘的不断探究,天问长卷上的内涵与外延也将得到不断丰富与拓展。

天问长卷的结语是李政道先生的一段话:“我们银河系在整个宇宙中相当渺小,我们的太阳在整个银河系四千亿颗恒星中也不怎么出奇,而我们的地球不过是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行星。但是正是由于宇宙中有地球和人类,我们这个宇宙才变得如此美丽、如此有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正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所必须具有之素质。是为序。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 杰

内文赏析

微信图片_20250419154532.png

微信图片_20250419154540.png

微信图片_20250419154546.png

微信图片_20250419154552.png

微信图片_20250419154559.png

李政道研究所
李政道研究所
孟闻卓
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