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举行“2025年全球挑战计划” 立项答辩评审会
4月16日,“2025年全球挑战计划”立项答辩评审会在闵行校区国际中心举行。由重点建设办公室主任胡薇、学生处副处长葛阳、研究生院国际化办公室主任王茜、教务处副处长仝月荣、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郭亮、校友总会办公室副主任陈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朱一凡、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夏伟梁和施耐德电气(中国)综能微网业务负责人黄弘扬等专家领导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
本年度,共有来自16个学院的28个项目参加了“全球挑战计划”项目答辩评审。项目申报的实践活动涉及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等近30个国家,项目主题涉及能源转型、数据治理、农业生物、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医疗援助、跨文化传播等多个专业领域,充分结合ESG理念,覆盖全部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评审会上,各项目负责人分别就项目的整体方案、可行性与挑战性、预期成果、国际交流和国际传播影响力等内容进行了展示和阐述。与会评审专家就各项目陈述展开了热烈讨论,并给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接下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项目主管部门将结合专家评审结果和学校整体的国际化战略,对符合SDG全球发展目标、积极鼓励青年学生参与全球治理、充分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意识的项目予以立项,并在后续组织“2025年全球挑战计划项目推进辅导会”,邀请所有立项通过的项目负责人及联系人参加,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说明和支持,以确保项目能顺利、高效地实施,让更多心怀梦想与担当的年轻人参与到“全球挑战计划”用所学改善世界的实践中来。
【“全球挑战计划”项目简介】
2018年,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正式推出全球挑战计划。自启动以来,全球挑战计划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人才,历经七年的持续开展,项目于2024年斩获第十九届“银鸽奖”最佳国际传播活动奖,彰显了项目的国际影响力与社会价值。全球挑战计划由一系列实践项目构成,以思考和解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为目标,旨在培养青年学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担当,鼓励学生拓展全球视野,融入多元文化,学以致用,通过实地调研和探究,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交大智慧和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潜力,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以及交大的全球影响力。
截至2024年,全球挑战计划共派出47支团队1000余人次,涉及校内19所专业院系,师生足迹遍布全球5大洲,23个国家及中国山西、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等地区,并围绕乡村振兴、公共健康、环境保护、城市治理等重大问题开展,这些主题覆盖了全部的17个SDGs目标。项目成果以多种形式得以呈现,有的建议方案被列入了当地政府的工作计划中,并得以落地和实施;有的形成了研究报告,并为当地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咨询;有的以实践项目研究内容为目标在当地设立了联合研究机构,以便就具体问题开展持续研究等等。
全球挑战计划受国内外各类媒体报道累计逾百篇。交大师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致力于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身影,在保加利亚、意大利、泰国、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巴黎等地,用不同的语言被记录和传播。近两年,全球挑战计划更注重以贴近全球“Z世代”叙事方式,记录和制作适于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并以视频方式记录下了实施全程,经剪辑制作,通过学校官方账号发布在Facebook、Instagram、X、YouTube、Tiktok等海外社交媒体上,同时,经由国际学生群体中的社交媒体“意见领袖(KOL)”联动转发,取得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