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奏响春天里的“工”字四重奏!

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工会主席于朝阳风采

这个春天,上海交通大学工会又因为青教赛火了一把:荣获2024年“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优秀项目一等奖,更引得兄弟省市和高校工会纷至沓来、交流取经。

近年来,交大青教赛的战绩遥遥领先,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青教赛上连续创造新历史。去年,交大工会又成功协办第七届全国高校青教赛决赛,取得了“参赛”和“办赛”的双丰收,树立起全国高校工会工作的新标杆。

上海交大校长助理、工会主席于朝阳将之归功于青教赛的“交大方案”:“我们依托‘校四条’保驾护航、五大部门齐抓共促、设立教学发展分中心培育选手、构建‘集训+竞赛’选拔机制、推行优秀师资传帮带计划、组织竞赛专家团队精准指导以及提供贴心赛场保障,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33.jpg

“工会是桥梁纽带,我们不能自转而要公转,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后方协调动员整合各方力量,做好保障支撑。”于朝阳对工会定位有着自己的独到解读:“以‘工’字为主体,就能演绎变成‘巩固’‘攻坚’‘建功’‘贡献’,四个‘工’字互为支撑,筑起交大工会的筋骨——㠭(zhǎn)。”从事工会工作八年来,他带领团队不断奏响“工”字四重奏,为教职工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关怀。

从“五龙治水”完善教职工帮扶救助体系,到首创思想引领专项活动;从攻坚职工子女入学难,到做强“交小苗”品牌;从连续三年刷新青教赛市赛国赛最好成绩,到征战各大文体赛场频频传来“交又赢”;从自主开发一门式智慧工会体系,到打造新媒体矩阵……一个个领跑全国高校的“交大方案”新鲜出炉,于朝阳用脚步丈量高校工会的创新破局之路,将思想引领融入服务细节,用人文关怀凝聚集体认同。

2024年,于朝阳被授予“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在他心里,“快递小哥”不仅是教职工对他们的昵称,更是快速响应、精准服务和使命必达的具象化,是连接制度刚性与人情温度的职业精神。

上海交大工会荣获2024年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优秀项目一等奖

2023年4月,于朝阳带队为交大选手参加第六届全国高校青教赛保障护航

2024年,于朝阳被授予“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

“㠭”文化的“工”字新解

2017年,于朝阳刚接任上海交大工会主席时,对工会还停留在“唱唱跳跳,打球拍照”的印象,觉得它是一个活动工会和福利工会。如今再谈工会,他眼里闪动激情和光芒:“㠭文化的四个‘工’字分别代表我们‘巩固’阵地,给教工的幸福不断做加法;我们‘攻坚’克难,最大程度释放工会工作的弹性;我们为教职工成长发展护航,鼓励他们岗位‘建功’;我们365日时刻在线,在学校创建世界双一流的征途上彰显工会的‘贡献’。”

“工会的核心是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会主席,我要更多地站在职工角度发声。”于朝阳带领团队持续完善教职工帮扶救助体系,让职工不再因病致困;大幅提高“十必访”慰问标准;制定项目聘用人员享受与会员同等实物慰问操作办法……工会收到的好评越来越多。

从物质帮扶走向精神关怀,他首创全国高校工会思想引领专项活动,8年来每年面向全校90多家二级工会和教工文体协会开展活动申报,年均参与3万人次,覆盖80%教职工,以其创造性和可复制性,为全国高校工会思政工作打开新思路。

在㠭文化的引领下,校工会围绕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工会基本职能,不断拓展服务的内涵外延,成绩单越来越亮眼:首创对口帮扶洱源消费扶贫疗休养、率先在全国高校建设工会内控体系、搭建SJTU FAMILY交大人专属普惠平台、建设“教工之家分家”……桩桩件件,有温度接地气,而“巩固”幸福的加法背后,藏着无数减法:减去推诿扯皮,减去畏难情绪,减去“等靠要”思维。

于朝阳的爱拼敢担、勇于创新和永不言弃是刻入骨血的。大学里,他参加100米跑、跳远单项比赛,总无缘奖牌。于是转练“十项全能”,最终摘得冠军。“高质量发展拼的也是综合实力。”如今,交大工会在他带领下也干到了“十项全能”,稳稳走在高校工会前列。

在2017年-2024年上海教育系统工会考评中,上海交大工会始终引领在前,在校内职能部处考核中也先后六次获评优秀。同时,于朝阳还多次在全国科教文卫体工会系统的重要会议中作主题发言,传递交大工会的经验理念。站在新起点,他希望团队“干在实处,奋力一跳”,争取更大进步。

2023年12月,于朝阳在全国科教文卫体工会系统的重要会议上作主题发言

以教职工心为心直抵人心

在于朝阳看来,只有以教职工之心为心,才能真正把工会工作做实、做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工会工作是个良心活儿,只要围绕中心工作,只要职工认可,就是你的活儿。”

他把教工的需求点作为工作的发力点,将他们的“急难愁盼”转化为工会的“任务清单”,办成了几大民心工程:教职工子女入学一度成为老大难,他没有回避,牵头成立基础教育办,附属学校从8所增加到20所,极大程度满足教职工子女入学需求。2022年,基础教育办荣获校长奖,成为支撑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力量。

“交小苗”是于朝阳用心孵化的另一大品牌。2018年起,每年暑假,交大工会的“交小苗”暑期成长营,成为交大家长的期盼。这一项目获评2018年度、2021年度全国工会爱心托管班。现在“交小苗”周末体验营活动场场火爆,名额常被“秒杀”,看见教职工朋友圈里“终于敢生二胎”的调侃,于朝阳不禁感慨:金杯银杯都不如大家的口碑。

最近,工会联合学校网络信息中心自主开发的“爱在SJTU”单身交友APP即将上线,于朝阳介绍,大数据将为交大单身教工画像,通过智能匹配+线上交流,来实现精准脱单。教职工看病难,也是他关注的重点课题,校工会将围绕“大健康”战略拓展渠道,携手医学院、附属医院定期开展义诊、科普讲座,缓解“挂号难”“问诊难”。

于朝阳坦言,教职工的诉求这两年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更在乎自己的发展和成长、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参与管理、受到尊重,关心健康,也看重工资待遇、孩子教育等实际问题,更注重服务的个性化、智能化。面对AI浪潮扑面而来,他也在琢磨,工会怎么用更好的方法汇聚民智最敏感的神经,了解民需最有效的化解策略,运用更智慧的手段来预测危机。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工会,工会要聚焦学校发展的目标任务,找准工会工作与学校工作的契合点,让广大职工对学校愿景产生认同感,才能凝聚更多力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教工出彩、交大精彩’。”

2019年7月,于朝阳看望“交小苗”暑期成长营学员

“快递小哥”跑出加速度

正是在工会“快递小哥”的奔走下,一件件职工实事从工会的提案变成了学校的顶层设计。

“快递小哥”为啥能不断跑出加速度?于朝阳的秘诀是人才,“我们的专职工会干部并不多,背后却站着321位兼职工会干部集结的有生力量,他们年轻,充满活力,有创新精神,是蓄水池里涌动的‘活水’”。1次理想信念教育、4场专题讲座、X项考察调研……工会构建 “1+4+X”工会干部培训体系,有效化解了专兼职工会干部的能力不足、本领恐慌,一支作风过硬、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逐渐成形。而工会更像成长驿站,大量年轻人过来轮转后,走向其他岗位发光发热。

粉丝数4.3万、WCI指数长期位列全国高校工会第一、建成工会直播“㠭播厅”……校工会持续打造领跑全国高校工会的融媒体平台,讲好新时代工会故事、教职工故事,工会的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上海交大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上海交大的工会史,就是一部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史。”于朝阳牵头梳理总结交大工会70余年的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历时四年,组织编撰23.5万字的书籍《交大工会70年》。全国科教文卫体工会原主席章国贤在序中评价道:该书详实记述70年来中国高校工会事业发展的全景缩影,将惠益中国教育工会事业的整体发展。

“这本书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于朝阳在继承前辈精神的同时,励精图治,大胆开拓。他说:“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和基础性工作。经常性意味着服务时刻在线,基础性就是不可或缺。我们必须主动跨前,去担当工会应有的职责。”他的字典里没有“躺平”,而是写满了“宁可多一事不能少一事”“为工会保鲜”等话。就像交大工会塑造的快递小哥“交小㠭”——365天把学校党委的温暖送到每个教职工心中,乐做教职工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2022年11月,于朝阳带队工会骨干培训班赴洱源考察学习

2023年5月18日,《交大工会70年》新书首发仪式暨座谈会在徐汇校区铁生馆举行


王慧
新闻中心
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