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校领导赴重庆考察交流推进校地合作

3月27至28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一行赴重庆考察交流,推进校地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地方合作办主任、地方研究院管理处处长徐兵,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武超,副院长曹永康及部分教师代表随行参加。在渝期间,曾小勤分别与重庆大足区委书记、区长徐晓勇,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郑航以及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炎举行座谈,就推动校地合作进行交流。

曾小勤出席了设计学院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合作交流座谈并见证签约合作仪式。徐晓勇对曾小勤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双方开展全方位合作,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的学术力量,为大足区发展增添力量。曾小勤表示上海交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为大足石刻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注入强大科技动力。

1_副本.jpg

曾小勤副校长出席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签约仪式

在重庆两江新区,曾小勤与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郑航开展座谈交流。郑航对上海交通大学支持两江新区发展表示感谢,并充分肯定了重庆研究院的工作。郑航表示,在拨投改革背景下,新区管委会将继续加大研究院技术转移和产业引入工作支持力度,希望重庆研究院充分发挥上交大资源优势,继续为新区发展提供助力。曾小勤表示,作为学校在渝全部科研教育机构的唯一总体管理单位,重庆研究院有能力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引入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围绕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输入更多具备科技属性的优质技术项目。

就推动地方研究院工作方面,曾小勤一行走访调研了重庆研究院和沪渝人工智能研究院,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并实地察看了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成果展示。在重庆长寿岚泽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千吨级中试项目基地,曾小勤参观了中试装置的在线运行监控系统和柔性生产测试系统。该项目由重庆研究院联合上海岚泽能源共同开发建设,并联动重庆本土龙头企业机电集团和化医集团开展研发攻关,核心技术及装备全部自主开发,按照“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模式,于2024年12月建成了国内首台套千吨级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中试基地,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完成中试阶段的关键测试,一氧化碳总转化率超过80%,航油馏分选择性大于60%,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实验室测试结果,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化前景。曾小勤对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了指导和建议。他指出,该项目不仅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突破,为我国航空燃料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上具有示范意义,充分体现了上海交通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责任担当。

2.jpg

曾小勤副校长在岚泽中试基地调研

曾小勤在沪渝人工智能研究院调研并出席理事会,期间对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肯定。他强调,研究院要积极与企业对接,推动“科技+产业”的融合性发展。需顺应政策环境变化,加快推进运营体系的适应性优化与创新性建设,强化成果转化与产业赋能,紧密结合重庆特色产业,构建“科研+产业”协同发展的人才体系。

3.jpg

曾小勤副校长一行调研在渝研究机构

4.jpg

曾小勤副校长在重庆研究院发表寄语

曾小勤在重庆研究院期间还出席了上海交大重庆研究院、上海交大重庆临近空间创新研发中心职工大会,并寄语全体同志。他指出,地方研究院应做好“组局者”,充分发挥科研集聚、资源汇聚功能,做好资源整合需要“三个深入”:一是在科研端深入一线,深度对接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学院的重点实验室,跟进核心技术攻关进程与前沿技术创新动态;二是在产业端深入企业,将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基于重庆制造业体量大、传统行业亟待转型的特点,针对性布局相关赛道;三是在政策端深入学习,及时了解、响应国家及地方的政策思路,聚焦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充分参与当地产业建设。曾小勤副校长希望研究院持续发挥校地桥梁作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当地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出贡献。

地方研究院管理处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王双双
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