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十年探路育一等人才,多方共创谱共荣新章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建院10周年
作为深度融合文化、创意与经济的复合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如今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的重要引擎。然而,在十多年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刚刚与文化“事业”分离,整个行业还处于市场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对于专业创新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为解决我国文创行业“产业未立,育才先行”的实际需要,上海交通大学积极联动海内外各界资源,与多方合作共建文创学院。秉承“国际化、产业导向、学科交叉”的特色育人理念,紧扣时代发展与行业创新对文创领军人才的实际需要,文创学院在前瞻式育才道路上十年求索,在既没有前人经验,也没有案例可循的情况下,给出了一张充满范式创新的文创领军人才培养“答卷”。
3月29日,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十周年庆典暨202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下文简称“庆典”)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文治堂隆重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上海市文促会会长王亚元,上海市文创办副主任强荧,上海市文旅局二级巡视员、信息科技处处长张毅,中共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王彦群,敦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甘肃(敦煌)国际空港管理委员会主任魏铭辰,故宫博物院文创部陈卫国、杨菲,上海紫竹国际教育园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清华,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原党委书记马德秀,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党委副书记赵昕,原副校长、文创学院原院长张文军,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出席大会。海内外学界、产业界、校内各单位及学院师生校友共600余人参加活动,共同见证文创学院建院十年的丰硕成果,为学院再启新程送上美好祝福。
携创意师生同台演绎,重温十年建院路
随着上课铃声响起,一个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的文创新生“小文”拖着行李箱走上了文治堂的舞台。随着舞台场景的变化,观众们也跟着“小文”的脚步,感受着文创学院的求学生活——时而坐在建院之初的临时“集装箱”教室中,聆听“院长第一课”的谆谆教诲;时而与同学“小创”在学院的新文科实验室集群中热烈讨论,感受行业前沿的科研脉搏;这会儿还在国际会议的现场“学术追星”,为学院国际学会颁布的第三期国际文创科研合作项目鼓掌叫好;过了一会儿,又已经来到了2025年的毕业典礼现场,见证又一批文创学子拨穗毕业、扬帆启航……
这宛如“时空穿越”一样的剧情场景,是学院师生以“文创十年”为主题共同创作的院史舞台剧。这出四幕舞台剧独具创意地将文创学院建院以来取得的办学成果以剧情演绎的形式生动再现,又与学院的新聘产业导师聘任仪式、毕业典礼、校友会成立等“大事件”深度结合,让观众们在共同见证文创学院十年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能以在校学生的视角感受与重温求学道路上的成长点滴,充分体现了学院鼓励“创意赋能”和“创新实践”的育才理念。
在演出中,这样与学院育人理念深度结合的“巧思”和“创意”随处可见。在典礼的“彩蛋环节”,师生们利用AI技术自主创作了学院领导、毕业校友,甚至交大创始人盛宣怀的数字人,在完美结合“创意力”与“技术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学院“科学”“艺术”和“管理”交叉型人才培养的斐然成效。
杨振斌高度肯定典礼展示出的文化与创意理念。杨振斌表示,创新是文创人的鲜明底色,担当是文创人的精神内核,卓越是文创人的永恒追求。希望文创学院牢牢把握全球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培养更多具有“创意、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用创意点亮世界舞台,以智慧讲述中国故事,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更多交大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线上为文创学院送上祝福。丁奎岭表示,文创学院始终坚持“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的特色培养理念,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走出了一条具有交大特色的文创教育发展之路。希望文创学院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在文化创意新赛道上勇攀高峰。
前瞻式育才“新中求新”,范式创新写佳绩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行业对于创新领军人才的需要日渐迫切。如何“跟上”甚至“预判”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人才一直是海内外文创育才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重要命题。依托交大中外合作办学的战略布局优势和强大的综合性学科资源,学院充分汲取海内外学界、业界对于文创育才的先进理念,将各界前沿育才理念、前瞻办学思路和创新育人模式进行了落地实践。
早在建院之初,文创学院就精准预判了未来文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转型态势和对于复合型实践人才的迫切需求,并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布局、科研合作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前瞻式战略布局。2017年,入驻紫竹教研基地后,文创学院率先启动了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完成了包括智能音乐与影视音效实验室、影视后期全媒体中心在内的新文科实验室集群建设,为学院师生提供了国内领先、国际前沿的学科交叉科研与实践环境。2024年,受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建设上海市文旅元宇宙技术创新中心,让学生们“足不出户”,就能在学院里体验与了解元宇宙前沿技术,实现跨学科、跨行业的前沿实操、实践。美国电影音响协会主席Mark Ulano教授在调研文创学院办学与科研环境后,在Cinema Audio Society Journal杂志发文盛赞文创学院相关人才培养体系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各领域的前瞻布局与精准落子,不但让文创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满分”,也让学院的办学模式和育才规划得到了来自学界、业界的广泛认可。2022年,文创学院成功获批全国高校首个“数字文创与管理”交叉硕士学位点,积极布局数字策展、数字媒体、数字音乐、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与智能思维,为数字文创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育才范例。在与庆典同步举行的第七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简称“国际会议”)院长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悉尼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海内外近二十所顶级文创院校的院长们围绕未来文创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深入讨论,对文创学院取得的前瞻式布局数字文创的育人成果进行了充分肯定。
聚资源强强携手共进,产教共荣启新程
作为兼具技术革新与人文价值的复合型产业领域,文创产业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跨学科”——不但要深入了解文化、技术、管理、艺术多个领域的创新知识,更要打破“学科壁垒”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实践,才能适应文创行业瞬息万变的发展态势。
文创育才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了能够紧扣行业发展态势与实际所需,为学生实践课堂所学所知提供平台,文创学院将“产教融合”作为育才重要布局方向,一方面积极组建产业导师队伍,让产业高管与学术导师联袂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全流程,让产业智慧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助力;另一方面在课程上有意识地增加实践内容,增设产业调研课、“三创”实践课等,以产业资源赋能多学科融合实践,为学生深入文创产业,实践课堂所学提供了平台。在庆典上,上海博物馆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峰、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创办人乔志兵,完美世界控股集团董事长萧泓被聘为文创学院新任产业导师,未来将深入参与学院的产学育人共建,为高校的文创育才贡献行业智慧。
产业导师队伍的组建为学院育才培养体系提供了产业资源,也为对行业发展充满洞见、对文创育才充满热情的产业导师提供了产学共同践行育人理念的平台。2019年,在学院产业导师、德必集团董事长贾波的支持和助力下,文创学院与德必集团联合成立“ICCI-德必产教融通创基金”,采用“学分+基金”“校区+园区”“文创+X”教学模式,鼓励高校学生聚焦社会热点与行业前沿进行创新实践。成立五年来,“创基金”已经支持了近50个学生创业项目,实现了“文创教育”与“文创产业”的“无缝对接”。在庆典上,文创学院院长张伟民为贾波颁发了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杰出产业导师贡献奖,以表彰他为学院产教融合育人做出的贡献。
文创学院产教融合的布局与成果也在业界得到了热烈反响。庆典上,文创学院与敦煌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宣布双方将在人才培养、文创产品研发、文创品牌打造、文创孵化基地建设和对外交流展示中心建设等领域展开合作。同时学院还将在上海交大与故宫博物院战略合作协议基础上与故宫文创在人才培养,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文创产品开发、“国子文脉”上海特展等项目中携手共进,在上海结出更丰硕的成果。这些产教共融、强强携手的合作华章,不但标志着文创学院在产业界得到了广泛认可,也意味着学院将在产教从“共创”到“共荣”的道路上迈出坚实脚步。在典礼上,文创学院院长张伟民表示,未来将与各方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共同以创新思维传承文化薪火,用创意之作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听见更响亮、更动人的中国文创之声。
到2025年,文创学院已经建院整整十年。这十年既是中国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文化产业不断升级、迭代、转型的十年。从90年代的“公共事业管理”,到数字时代的“数字文创与管理”,交大在文创育才之路上的探索完成了新时代转换,也实现了文创人才培养从“探索”到“领跑”的过渡。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在新十年的起点,文创学院将在文创前瞻育才的道路上求索不辍,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充满创新热情、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代文创新人,为我国文创行业的创新发展贡献交大力量与文创智慧。
第七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与庆典同期举行。今年会议以“新质生产力·经济新驱动·文创新生态”为主题,汇聚全球20余所顶尖院校学者及业界领袖,围绕AI赋能文创、数智教育转型、非遗数字化等议题展开跨界对话,设立9大分论坛及元宇宙沉浸体验区,探索技术伦理、人机交互与产业协同创新路径。通过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动构建智能时代文创教育协作网络,培育兼具科技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为全球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同日,文创学院十周年展览和文创市集举行,全景式呈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产业合作、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丰硕成果。